牟传龙
文章来源: | 发布时间:2021-12-03 | 【打印】 【关闭】
牟传龙,男,1965年1月生,研究员,博士,博士生导师,岩相古地理方向学科带头人。现任成都地质调查中心副总工程师、科技处处长,现任自然资源部沉积盆地与油气资源重点实验室主任。主要从事沉积地质与油气研究工作。主持完成或参与完成了国家攀登、国家攻关、省部级及国际合作项目等30余项项目任务,在沉积地质学研究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尤其在沉积学(含古地理学)和层序地层方面具有较高的学术造诣,形成了以沉积学为依托、以层序地层学、储层沉积学及岩相古地理学创新为目的的三个主要研究方向。1992年,创立了“层序岩相古地理编图原则、思路和方法”,编制的岩相古地理图更能反映瞬时性、客观性和等时性,推动了岩相古地理的研究向前发展。2010年首次提出了“构造控盆、盆地控相、相控油气基本地质条件”新思路,并以此为指导思想,编制了“中国岩相古地理图集”。2016年,总结了页岩气地质条件的主控因素和调查方法,创新性提出了“岩相古地理可作为页岩气地质调查之指南”的重要认识。以祁连造山带的奥陶系为例,创新性提出了造山带岩相古地理的研究思路和编图方法(2016)。2001-2010年期间,围绕制约油气勘探突破的川东北地区二叠-三叠纪岩相古地理和储层开展创新性研究。明确指出川东北地区二叠-三叠系油气储层有利相带为台地边缘礁滩相,否定了前人“开江-梁平海槽”的认识,详细厘定了川东北地区长兴期、飞仙关期的岩相古地理格局,为四川普光、元坝等大型油气田的勘探突破提供了支撑。
1984年以来,先后出版《中国岩相古地理图集(埃迪卡拉纪-志留纪)》《岩相古地理与页岩气地质调查》等专著10部,译著2 部,科研报告15 部。在《Journal of Asian Earth Sciences 》、《Acta Geologica Sinica 》、《International Geology Review 》、《Marine Petroleum Geology》、《Gondwana Research》、《Geological Journal》《Geophys.J.Int》、《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Palaeogeography Palaeoclimatology Palaeoecology》《沉积学报》、《地层学杂志》、《石油与天然气地质》、《石油学报》、《石油勘探与开发》、《地质学报》、《地质论评》、《中国地质》、《古地理学报》、《地学前缘》、《岩石学报》和《地球科学》等核心地学刊物上发表论文10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