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中国岩相古地理图集(泥盆纪-三叠纪)正式出版发行
文章来源:地调局成都地调中心 作者:沉积地质研究室(葛祥英) 发布时间:2024-12-09【打印】 【关闭】
岩相古地理是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西南地质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业务领域之一。自20世纪80年代由刘宝珺院士奠基以来,形成了诸如“层序地层瞬时编图法”、“造山带岩相古地理编图方法”和“构造控盆、盆地控相、相控油气基本地质条件”等一系列创新性技术方法和理论。通过这些方法和理论,成功编制了覆盖不同地区和比例尺的岩相古地理图件,并出版了多部中英文著作和图集,发表了大量高水平科研论文。这些成果不仅推动了岩相古地理学的发展,也为能源矿产的勘探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为进一步丰富岩相古地理研究和补充全国性连续断代岩相古地理研究与编图的空白,研究团队在吸收大量国内外丰富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用“构造控盆、盆地控相、相控油气基本地质条件”的思路,编制并出版了《中国岩相古地理图集(泥盆纪-三叠纪)》。该图集是中国岩相古地理研究系列成果之一。
通过分期编制中国泥盆纪-三叠纪期间的构造格架与沉积盆地类型分布图,客观呈现了中国大陆在加里东褶皱造山运动后的重大构造演化以及沉积盆地的发育特征。研究揭示了中国大陆泥盆纪至三叠纪构造格局的显著变化,体现了构造演化与沉积盆地分布的有机联系。
此外,研究团队以“阶”为单位,重塑了中国泥盆纪至三叠纪的岩相古地理格局,系统编制了18幅岩相古地理图以及若干重点地区和盆地的大比例尺岩相古地理图。详细反映了各个阶段物质组成、沉积充填序列和沉积环境的演变,揭示了沉积相与油气地质条件之间的空间分布规律,为能源资源勘探提供了科学依据,并进一步凸显了岩相古地理研究在油气和沉积型矿产勘探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