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成果:
1990年~2008年,先后参加了西南三江地质专题研究、1:25万墨脱县幅区域地质调查、青藏高原及邻区基础地质综合研究和1:150万地质图编制等项目。2008年~2015年,承担地调局“西藏班公湖-怒江成矿带地质矿产调查”计划项目、成矿带基础地质综合研究项目和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16年以来,主要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特提斯重大研究计划,特提斯构造域大地构造编图和区域对比研究等项目。通过野外调查和项目组的研究,取得的进展和成果包括几个方面。(1)提出西藏扎普-多不杂岩浆弧时代为中侏罗世-早白垩世,形成于班公湖-怒江特提斯向北俯冲消减过程,为典型的斑岩和矽卡岩型成矿带,为该带的地质找矿奠定了基础,并取得了一系列找矿进展。(2)在西藏昂龙岗日-班戈岩浆岩带中划分出若干个不同类型的成矿远景区,成矿类型和潜力有较大区别,为工作部署和地质找矿提供了依据。(3)编制出版了班公湖-怒江成矿带及邻区1:75万地质图和成矿地质背景图,为该成矿带的基础地质资料。(4)查明了藏东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地区雅鲁藏布江蛇绿混杂岩带的时空展布、物质组成、形成时代和构造演化特征,为今后地质调查和工程建设奠定了基础。(5)首次提出西藏冈底斯岩浆弧的石炭纪火山-沉积岩系形成于陆缘裂谷环境,而二叠纪已形成初始岛弧。
近年来以第一作者出版专著5部,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21篇(SCI检索3篇、EI检索2篇、中文核心9篇),代表性论著如下。
(1)Quan-Ru Geng, Zhang Zhang, Zhi-Min Peng, et al., 2016. Jurassic–Cretaceous granitoids and related tectonometallogenesis in the Zapug–Duobuza arc, western Tibet. Ore Geology Reviews, 2016( 77): 163-175.
(2)Geng Quanru, Pan Guitang, Lailin Zheng, et al., 2006.The Eastern Himalayan syntaxis: major tectonic domains, ophiolitic mélanges and geologic evolution. Journal of Asian earth sciences,27: 265-285.
(3)Quan-Ru Geng, Zhi-ming Sun, Gui-Tang Pan, et al., 2009.Origin of the Gangdise (Transhimalaya) Permian arc in southern Tibet: Stratigraphic and volcanic geochemical constraints. Island Arc, 18: 467- 487.
(4)耿全如, 张璋,彭智敏, 等,2020. 西藏雄梅-班戈花岗岩带岩石地球化学与成矿作用.地球科学,45(8):2805-2825.
(5)耿全如, 潘桂棠, 金振民, 等, 2005.西藏冈底斯带叶巴组火山岩地球化学及成因.地球科学,30(6):747-760.
(6)耿全如, 潘桂棠, 王立全, 等, 2011. 班公湖-怒江带和羌塘地块特提斯演化与成矿地质背景初步研究. 地质通报,30(8):1261-1274.
(7)耿全如, 潘桂棠, 郑来林,等, 2004. 南迦巴瓦峰地区雅鲁藏布构造带中石英(片)岩的岩石化学特征及变质条件探讨.矿物岩石, 24(1):76-82.
(8)耿全如, 毛晓长, 张璋,等,2015. 班公湖—怒江成矿带中、西段岩浆弧新认识及其对找矿的启示.中国地质调查, 2(2):1-11.
(9)耿全如, 彭智敏,张璋,等,2012. 班公湖-怒江带及邻区特提斯演化与成矿地质背景. 地质出版社,1-230.
(10)耿全如, 张璋,彭智敏,等,2017.班公湖-怒江成矿带及邻区1:75万成矿地质背景图(含说明书). 地质出版社.
获得荣誉:
1. 2006年,1:150万青藏高原及邻区地质图(含说明书)获得西藏自治区科技二等奖。
2. 2012年,获国土资源部“青藏高原地质理论创新与找矿重大突破先进个人”称号。
3. 2013年,西南地区基础地质综合研究成果获地调局一等奖。
4. 2014年,西南地区基础地质综合研究成果获国土资源部二等奖。
主办 :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 版权所有:成都地质调查中心 |
|
地址: 四川省成都市一环路北三段2号 邮编:610081 电话: 028-83231057 |
|
实验室:83234434 E-mail: cdcgs@mail.cgs.gov.cn |
|
网站标识码bm16000002 京ICP备2020044568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