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传龙

发布时间:2021-05-28

牟传龙标准照

 

牟传龙,男,19651月生,四川达县人,中共党员,博士研究生,成都地质调查中心二级研究员,中国地质科学院、山东科技大学、成都理工大学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沉积学(含古地理学)、油气地质方面的研究。

 

    科研成果:

主要从事沉积地质与油气研究工作,主持和参与完成了国家攀登、国家攻关、省部级及国际合作项目等30余项项目任务,在沉积地质学研究领域获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尤其在沉积学(含古地理学)和层序地层方面具有较高的学术造诣。形成了以沉积学为依托、以层序地层学、储层沉积学及岩相古地理学创新为目的的三个主要研究方向。1992年,创立了“层序岩相古地理编图原则、思路和方法”,编制的岩相古地理图更能反映瞬时性、客观性和等时性,推动了岩相古地理的研究向前发展;2010年,首次提出了“构造控盆、盆地控相、相控油气基本地质条件”新思路,并以此为指导思想,编制了“中国岩相古地理图集”(2016),明确提出在早古生代“华南洋”不存在的认识,认为四堡运动后,扬子与华夏成为统一的板块,控制了以后的沉积格局;2016年,总结了页岩气地质条件的主控因素和调查方法,明确提出了浅水陆棚相和深水陆棚相的含义及其主要判断标志,提出了四川盆地五峰组、龙马溪组的深水陆棚相是页岩气有利相带的创新认识,创新性地提出了“岩相古地理可作为页岩气地质调查之指南”的重要认识,并出版专著《岩相古地理与页岩气调查》(2017)2016年,以祁连造山带的奥陶系为例,在系统开展沉积相和大地构造格架的基础上,创新性提出了造山带岩相古地理的研究思路和编图方法;2001-2010年期间,首次针对制约油气勘探突破的川东北地区二叠-三叠纪岩相古地理和储层开展创新性研究,明确指出川东北地区二叠-三叠系油气储层有利相带为台地边缘礁滩相,有利微相为礁滩颗粒白云岩,有利成岩相为埋藏溶蚀成岩相。提出了台地边缘缓坡礁滩沉积模式,否定了前人“开江-梁平海槽”的认识,详细厘定了川东北地区长兴期、飞仙关期的岩相古地理格局,明确提出了长兴组和飞仙关组是该区油气勘探首选目标,该成果受到中石化的高度重视和应用,为实现普光、元坝等大型气田的重大发现和突破提供了科学支撑。

 

专著和发表的论文:

参加工作以来,先后出版《湘鄂赣二叠系层序岩相古地理与油气》、《中国岩相古地理图集》、《岩相古地理与页岩气地质调查》等专著9 部、译著2 部、科研报告12 部。在《Acta Geologica Sinica》、《International Geology Review》、《Palaeogeography, Palaeoclimatology, Palaeoecology》《Journal of Asian Earth Sciences 》、《Marine and Petroleum》、《Geological Journal》《Geophys. J. Int.》、《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Geological Magazine》、《沉积学报》、《地层学杂志》、《石油与天然气地质》、《石油学报》、《石油勘探与开发》、《地质学报》、《地质论评》、《中国地质》、《古地理学报》、《地学前缘》、《岩石学报》及《矿物岩石》等核心地学刊物上发表论文90余篇。

 

获得荣誉:

1.1994年,《露头层序地层与华南泥盆纪古地理》获地质矿产部科技成果三等奖。

2.1996年,《阿舍勒铜锌成矿带成矿条件及重点矿床综合评价研究》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

3.2001年被评为中国地质调查局第一批中青年优秀人才。

4.2002年获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称号。

5.2006年,《四川盆地东北部二叠—侏罗系沉积与层序地层研究》获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6.2006年被评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

上一篇:李文昌
下一篇:王立全

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西南地质科技创新中心) 技术支持:成都地质调查中心信息化室

地址:成都市天府新区科学城北路东段2211号    邮编:610218 电话:028-66677233
实验室:028-66677495    E-mail:cdcgs@mail.cgs.gov.cn
网站标识码bm16000002  京ICP备2020044568号
访问次数 : 
1001814452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