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加强沉积地质学科建设和强化业务人员野外考察基本技能,近日,国土资源部沉积盆地与油气资源重点实验室组织开展龙门硐典型沉积剖面考察培训,成都理工大学教授邓斌、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研究员江新胜全程作讲解指导,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及重点实验室28人参加了本次考察培训。
此次培训选择了峨眉山考察基地和3条野外地质路线。在峨眉山考察基地,培训人员首先观察了典型岩石陈列标本,邓斌教授通过1:2500的峨眉山地质地形模型,向考察人员介绍了峨眉山地区整个地层分布及构造变形特征,让考察人员对该地区的基本地质条件有了较深刻的了解。
在考察清音电站—龙门硐电站、龙门硐电站-龙门硐口和川主庙-两河口-凉水井3条地质路线期间,考察培训人员重点观察了峨眉山玄武岩组(P3e)、宣威组(P3x)、东川组(T1d)、飞仙关组(T1f)、嘉陵江祖(T1j)和马山组(K1t)等地层岩石组合、沉积构造、接触关系及褶皱、断层构造。邓斌教授带领考察队员们穿越荆棘,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峨眉山玄武岩的展布特征、岩石特征、成因机理,观察了代表地质历史时期最严重生物灭绝事件的P/T界线,踏上了飞仙关组的“石船”,挖掘了嘉陵江组底部的“绿豆岩”等。江新胜研究员对地层中出现的一些典型沉积构造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以实例介绍了如何从岩性特征和沉积构造特征来判断沉积环境、物源、古流向等实用的野外地质工作方法。
在野外考察现场,邓斌教授和江新胜研究员边授课,边答疑,与考察人员作了精彩互动。考察培训人员纷纷表示此次活动不仅增强了他们野外地质工作的方法技巧,而且提高了他们对地质工作的浓厚兴趣,增强了重点实验室在沉积地质学科建设方面的影响力。

考察人员一行合影

邓斌教授在模型前讲解

江新胜研究员在现场讲解

邓斌教授现场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