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山东省地矿局第六地质大队全体地质工作者的重要回信,振奋人心、催人奋进,为新时代地质调查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三年来,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坚持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牢记嘱托、不负使命,大力弘扬“爱国奉献、开拓创新、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决胜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支撑服务国计民生主战场,努力绘就西南地质事业报效国家、服务人民的壮美画卷。
爱国奉献,锚定“三性”担使命
三年来,中心锚定地质调查工作“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基本定位,始终将服务“国之大者”作为最强烈的政治担当。从高寒缺氧的羌塘无人区,到荆棘密布的藏东大峡谷;从壁立千仞的金沙江河谷,到层峦叠嶂的乌蒙山深处,一名名地质科技人员用脚步丈量大地,一支支野外项目团队用行动践行使命。
我们全力推进西南地区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构建找矿技术支撑体系和协调联动新机制,形成以大型资源基地建设为主线的“一盘棋”部署和协同推进格局,提交找矿靶区、矿产地、勘查区块建议70余处,在铝土矿、锂矿、锡矿、油气等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我们着力加强基础地质调查,年均完成区域地质(矿产)调查面积5000平方千米以上,在罗平生物群、青藏高原地质结构、上扬子构造演化等基础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资源环境国情认知水平持续提升。我们高效回应党中央防灾救灾重大关切,有力支撑2022年四川泸定6.8级地震震后次生地灾防御,高效完成2023年四川金阳山洪泥石流、2024年云南镇雄“1·22”滑坡、2025年宜宾筠连“2·8”滑坡、毕节大方“5·22”滑坡等十余起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的特大地质灾害的应急救援工作。我们积极延伸地质调查服务链条,聚焦西南地区国家重大工程建设需求,高质量完成多项基础性勘查、编图、评估任务,为重大工程规划建设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开拓创新,科技攻关结硕果
三年来,中心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科技攻关”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以科技创新赋能地质调查工作高质量发展。从地学理论创新到科技平台打造,从深度参与国家重大专项实施到业务成果发表,中心新时代地质工作者在勇攀科技高峰的生动实践中,全力推动科技创新从单点发力向全面加速转变。
我们坚持以深化理论创新指导地质找矿,在特提斯演化与资源环境效应、超大陆聚散与资源环境效应、岩相古地理理论和编图方法等领域取得创新性认识。我们坚持以西南地质科技创新中心半独立化运行孵化科研项目与人才,累计获批国家五大科技平台和省部级科研项目(课题、专题)109项,成功申报深地国家科技重大专项19项(含项目、独立课题、独立专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2项,24人次成功入选省部级人才计划。我们精心总结凝练业务成果,累计发表科技论文536篇,专著16部,获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软件著作权共计78项,获国家和省部级奖9项。我们不断深化国际地学合作,持续扩大中国—东盟矿业合作论坛影响力。累计派出28批次98人次赴14个国家开展国际合作,派出5名科技人员赴德国等5个国家访学,派出1人赴CCOP任区域专家。我们坚持科技创新与科普双轮驱动,成功获批国家自然资源科普基地、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将《沉积与特提斯地质》刊物建设为双核心期刊,影响因子大幅提升。
艰苦奋斗,薪火不息勇奋进
三年来,中心持续砥砺地质调查工作艰苦奋斗的行业品格,坚持以“党建+文化”工作矩阵,教育引领全体干部职工大力弘扬优良传统,薪火相传中心青藏地质精神,以勇毅前行的奋斗姿态,在最高寒的世界屋脊践行为国找矿的铮铮誓言,在最复杂的地质环境破解沉睡亿年地质密码,在最多元的民族地区书写为民护民的地质篇章。
我们丰富学习载体,构建理论武装矩阵。在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扎实开展党内重大学习教育的基础上,创新开展“学在先、走在前”岗位练兵、“青年说廉”演讲比赛、青年微党课等特色活动,积极搭建干部职工特别是青年党员干部学论述、谋发展、见行动的广阔平台。我们深化与省直机关党校及地方干部学院合作,常态化开展政治能力培训班,显著提升党员干部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我们夯实品牌建设,筑牢基层先锋矩阵。结合中心各领域业务特点,创新提出“地灾防治冲锋队、改革发展排头兵”“奋战高原、勇攀高峰”等19个支部特色品牌,有效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结合中心重点工作和野外工作实际,我们成立3支青年党员突击队,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青藏高原基础地质调查、地灾防治等地质调查主战场充分发挥青年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我们坚持春风化雨,搭建文化引领矩阵。立足“西南地质大讲堂”,邀请山东六队代表、地勘行业专家学者讲解优秀地质文化。选树中心先进个人、优秀团队,广泛报道宣讲先进事迹,以紧贴地质调查工作实际、工作场景的宣传方式,推动优秀地质文化浸润人心。
三年逐梦砺初心,奋楫扬帆再出发
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的具体实践中,中心全体干部职工深刻感悟到,只有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地质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才能确保地质事业行稳致远。只有将爱国奉献、开拓创新、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才能源源不断为地质调查工作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展望“十五五”,中心将继续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坚持以“两个加强、三个提升”为关键抓手,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奋力书写地质调查工作支撑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新辉煌!
(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主任、党委副书记 李军)
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西南地质科技创新中心) 技术支持:成都地质调查中心信息化室 |
|
地址:成都市天府新区科学城北路东段2211号 邮编:610218 电话:028-66677233 |
|
实验室:028-66677495 E-mail:cdcgs@mail.cgs.gov.cn |
|
网站标识码bm16000002 京ICP备2020044568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