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进展:成都地调中心在班公湖-怒江成矿带构造-岩浆-成矿演化研究方面取得新认识

来源:地调局成都地调中心 作者:科技处(西南地质科技创新中心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4-08-09

班公湖-怒江成矿带是青藏高原重要的多金属成矿带之一,可划分为西段、中段和东段(分别以86°E94°E为界)。目前,对于班公湖-怒江成矿带中、西段的研究比较充分,而对其东段的研究还相对较为薄弱。此外,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单个矿床或矿集区尺度的成矿地质特征、成矿年代学、构造背景、成矿物质来源、成矿流体来源、成矿机制及成矿相关的岩浆作用方面,对整个成矿带尺度成矿作用和成矿规律的研究还很薄弱。最后,由于对班公湖-怒江洋的形成、扩张和俯冲消亡过程尚未达成共识,导致了班公湖-怒江成矿带中与岩浆活动相关多金属矿床的成矿背景存在巨大争议。

鉴于此,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西南地质科技创新中心)刘俊高级工程师、李文昌教授、周清研究员等,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20553144227210642002097)、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21YFC2901803)、中国地质调查项目(DD20211386DD20211392)及四川省科技自然科学基金(2018JY0175)的资助下,系统搜集了班公湖-怒江成矿带87个与岩浆作用有关的多金属矿床的地质、年代学、地球化学和同位素资料并进行再处理,结合以往研究进展,全面总结了带内多金属矿床的主要类型、时空分布、成矿作用和成矿背景等。该项研究可以促进我们更好地理解班公湖-怒江成矿带的构造-岩浆-成矿演化历史,并有望为区域上未来的找矿勘查工作提供一定参考。

研究主要取得以下认识:

1)班公湖-怒江成矿带不同区域具有明显的成矿差异,其西段、中段和东段分别以大量发育Cu-AuFe-Cu-Cr-NiW-Pb-Zn矿床为特征(1)。这些与岩浆作用相关的多金属矿床形成于188~76 Ma,成矿有125~110 Ma90~75 Ma两个峰值期(2)。各类与岩浆作用相关矿床的时空分布差异可能受到岩石圈结构和深部地球动力学过程控制。

2)元素和Sr-Nd-Hf-S-Pb同位素结果(3-7)表明各类成矿作用与相应的岩浆活动密切相关。Cu-Au矿化主要与地幔衍生、高度氧化、弱分异的花岗质侵入体相关;Pb-Zn-W矿化与古老中上地壳衍生、相对还原、高度分异的花岗质侵入体具有成因联系;与Fe-Cu-Mo成矿有关的侵入体特征介于上述两个端元之间。

3)最新研究表明,班公湖-怒江洋自东向西以“剪刀式”的方式闭合。基于此,我们提出了一个包括四个阶段(>145 Ma、约145~125 Ma、约125~105 Ma和约105~74 Ma)的综合模型来解释整个班公湖-怒江成矿带侏罗世—白垩世期间的构造-岩浆-成矿演化历史(8)。

上述研究成果近期发表于矿床学国际期刊《Ore Geology Reviews》。

相关文献:Liu J(刘俊), Li W C(李文昌), Zhou Q(周清), Cao H W(曹华文), Gao S B(高顺宝), Liu H(刘洪), Wang Y Y(王艺云). Major types, spatio-temporal distribution, and metallogenesis of magmatism-related polymetallic deposits in the Bangonghu–Nujiang metallogenic belt, Tibet[J].Ore Geology Reviews,2024,167: 105983.DOI10.1016/j.oregeorev.2024.105983

 

1 班公湖-怒江成矿带与岩浆活动相关多金属矿床的空间分布图

 

2 班公湖-怒江成矿带与岩浆活动相关多金属矿床的时间分布图

 

3 班公湖-怒江成矿带成矿岩浆岩主量元素图解

 

4 班公湖-怒江成矿带成矿岩浆岩Sr-Nd图解

 

5 班公湖-怒江成矿带成矿岩浆岩Hf同位素图解

 

6 班公湖-怒江成矿带与岩浆活动相关多金属矿床硫化物和硫酸盐S同位素图解

 

7 班公湖-怒江成矿带与岩浆活动相关多金属矿床硫化物Pb同位素图解

 

8 班公湖-怒江成矿带侏罗世—白垩世期间的构造-岩浆-成矿演化示意图

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西南地质科技创新中心) 技术支持:成都地质调查中心信息化室

地址:成都市天府新区科学城北路东段2211号    邮编:610218 电话:028-66677233
实验室:028-66677495    E-mail:cdcgs@mail.cgs.gov.cn
网站标识码bm16000002  京ICP备2020044568号
访问次数 : 
1001814452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