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地调中心在罗平生物群时代和埋藏机制研究取得新进展

来源:地调局成都地调中心 作者:基础地质室 发布时间:2023-10-11

中三叠世罗平生物群化石丰富多样、保存精美,是探索二叠-三叠纪生物大灭绝后海洋生态系统复苏与海洋环境演化的理想窗口。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马志鑫高级工程师等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吴怀春教授、中国海洋大学刘喜停教授合作,选择罗平生物群典型剖面(响洞坡剖面)开展了锆石年代学和旋回地层学分析,在罗平生物群时代和埋藏机制等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和认识。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知名期刊《Global and Planetary Change》(全球和行星变化)上。

该项研究首次利用高分辨率离子探针(SHRIMP)测得罗平生物群赋存地层中的凝灰岩夹层的锆石U-Pb年龄为244.5±2.2 Ma,有效限定了罗平生物群的埋藏时代。旋回地层学研究揭示,罗平生物群发育期,研究区古气候与古环境受到米兰科维奇旋回的控制,利用100 kyr短偏心率旋回建立了浮动天文年代标尺,计算出罗平生物群的持续时间为~340 ± 71 kyr。罗平生物群埋藏层位对应了偏心率极大值期,季风气候增强,陆源输入增多,上升流作用增强,导致营养物质输入增多,表层水初级生产力繁盛和水体溶解氧的消耗,引发了底层水缺氧,最终促进了罗平生物群的特异埋藏。本研究加深了对三叠纪海洋生态系统复苏过程和海洋环境演化的认识。

该项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2272030, 41772022, and 41925010)和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DD20230219, DD20230001)联合资助。

论文信息:Ma, Z.X., Wu, H.C., Hu, S.X., Fang, Q., Liu, X.T., Zhou, C.Y., Wen, W., Zhang, Q.Y., Huang, J.Y., Min, X., 2023. Temporal duration and preservation mechanism of the Middle Triassic Luoping biota from South China constrained by geochronology and cyclostratigraphy. Global and Planetary Change, 104254. https://doi.org/10.1016/j.gloplacha.2023.104254

1 中三叠世罗平生物群层位浮动天文年代标尺


2 中三叠世罗平生物群埋藏机制示意图

A. 偏心率极大值期,季风效应增强,陆源输入和上升流作用增强,导致营养物质输入增多,初级生产力提高,底层水缺氧,生物群特异埋藏;B. 偏心率极小值期,季风效应减弱,陆源输入和上升流作用减弱,导致营养物质输入减少,底层水贫氧,生物群埋藏较差。

 

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西南地质科技创新中心) 技术支持:成都地质调查中心信息化室

地址:成都市天府新区科学城北路东段2211号    邮编:610218 电话:028-66677233
实验室:028-66677495    E-mail:cdcgs@mail.cgs.gov.cn
网站标识码bm16000002  京ICP备2020044568号
访问次数 : 
1001814452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