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16日至18日,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西南地形急变带地质灾害综合调查与风险制图”项目启动暨实施方案论证会在成都召开。国土资源部科技司马岩处长、科技部基础研究司副处长陈文君和杨旭东博士出席会议并讲话,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副书记王全海出席会议并致辞,来自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应急技术指导中心)、四川省国土资源厅、成都理工大学、西南交通大学、中科院成都山地所、中国地质科学院探矿工艺研究所等10个单位的11位专家组成专家委员会对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西南地形急变带地质灾害综合调查与风险制图”总体实施方案和各课题实施方案进行了论证和评审。会议分别由国土资源部科技司马岩处长和专家委员会主任殷跃平主持。
科技部基础司副处长陈文君首先代表科技部发言,进一步介绍了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的背景及工作性质,并对项目的实施提出了具体要求,希望严格按照任务书和预算书的内容和要求扎扎实实的开展工作,突出项目及其成果的基础性、公益性和共享性,同时希望专家组要认真论证项目实施方案,并在项目执行过程中给予指导,以保证整个项目的顺利实施;国土资源部科技司马岩处长代表上级主管部门讲话并宣读了专家委员会名单,他对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西南地形急变带地质灾害综合调查与风险制图”的启动表示祝贺,同时指出该项目的开展对于防灾减灾具有重要实践意义,要求项目组利用好这一平台,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努力实现目标任务,做出精品成果;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副书记王全海代表项目承担单位致辞,感谢科技部、国土部、各课题承担单位及各位专家在项目申报和开展过程中给予的帮助和支持,并承诺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作为主持单位对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的开展将给予全力支持,以保障项目的顺利实施和按时高质量的完成。
在专家委员会主任殷跃平主持下,项目负责人郑万模详细汇报了项目的整体研究计划和具体实施方案,四名课题负责人分别就各课题的目标任务、实施方案、工作部署和年度工作进展进行了汇报。专家委员会在听取汇报的基础上,对项目总体实施方案和课题实施方案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一致认为该项目着眼于西南地形急变带这一我国地质灾害发育最广泛危害最严重的地区,通过进一步整合该区已有地质灾害调查和研究成果,深入研究该区地质灾害发育分布规律、易发性和风险性评价以及基于降雨的地质灾害预警等科学问题,并建立该区地质灾害数据库和信息系统,既有基础综合,又有科学研究,该项目所取得的成果具有系统性、科学性和共享性,对于该区地质灾害防治和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项目实施方案设计合理,技术路线可行,目标明确,考核可控。同时专家委员会也提出了指导性的建议。专家指出,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组之间进一步加强沟通,在收集、分析和利用已有资料过程中注意数据的可靠性并做好验证和补充调查,对于易发性评价建议进一步明确基础图件类型和比例尺,而风险评价应重视灾点危险区划定、治理工程的运行情况和设计频率的影响,建立的信息系统力求满足国土、科研等不同部门及其管理、科研人员的需求并做到网络共享,从而增强项目成果的应用性。
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西南地形急变带地质灾害综合调查与风险制图”于2009年由科技部同意立项,2011年启动,执行期5年,项目承担单位为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参加单位包括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成都理工大学和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该项目将紧密结合国家在地质灾害领域的急需和要求,基于青藏高原东缘地质灾害及其孕育背景调查和多元地质资料综合分析,揭示西南地形急变带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建立地质灾害数据库和信息系统;以汶川地震灾区为重点,进行地质灾害易发性分区和风险制图;开展重点城镇与重大工程区地质灾害风险评价与制图;提出地质灾害预警指标,建立和完善西南地形急变带地质灾害调查-评价-预警体系,为国家减灾防灾、应急救灾和重大工程规划提供地质灾害资料和依据。
、
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西南地质科技创新中心) 技术支持:成都地质调查中心信息化室 |
|
地址:成都市天府新区科学城北路东段2211号 邮编:610218 电话:028-66677233 |
|
实验室:028-66677495 E-mail:cdcgs@mail.cgs.gov.cn |
|
网站标识码bm16000002 京ICP备2020044568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