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地质大讲堂第十七期:情系高原 认识高原 理解高原

来源:地调局成都地调中心 作者:科技处(西南地质科技创新中心办公室)(刘洪) 发布时间:2025-03-27

320日,“西南地质大讲堂”第十七期在西南地质科技创新中心贡嘎厅开讲。著名大地构造学家、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西南地质科技创新中心)研究员潘桂棠先生,以《情系地质事业——积极服务国家发展战略需求》为题,深情回顾了成都地调中心青藏高原地质研究的历程,并展望了新时代西南地质工作的宏伟蓝图。成都地调中心主任、党委副书记李军主持会议。

面对“世界屋脊”地质演化的世纪难题,潘桂棠研究员带领成都地调中心科研团队扎根雪域五十余载,提出“多岛弧盆系”洋-陆转换构造观,揭示了青藏高原是特提斯洋多阶段俯冲碰撞形成的复杂系统,创新“大地构造相”理论,为解读中国地质演化作出了卓越贡献。

在报告中,潘桂棠研究员回顾了成都地调中心自上世纪70年代起,开展青藏高原地质研究的灿烂历程。展示了中心在青藏高原隆升、特提斯地质演化与资源环境效应等科学研究方面的成果,以及在支撑服务两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国家重大工程建设等方面的贡献。

潘桂棠研究员深情说道,地质工作不仅要专注于科学研究,更要紧密结合国家发展战略,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支撑!耄耋之年的潘老,退休后仍持续关注地学发展,关心人才培养,致力于推动青藏高原地质研究发展,传承弘扬中心青藏地质精神,不断激励年轻一代地质工作者勇攀科学高峰。

成都地调中心领导、青年职工和研究生现场参会。天津地调中心、武汉地调中心、南京地调中心、探矿工艺所、成都综合所、应用中心、昆明中心等局系统单位,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成都理工大学、昆明理工大学等高校,四川、云南、重庆、广东、西藏等省(市、自治区)地勘单位共计近八千人线上听取了报告。



潘老师讲座照片

(党办、科技处、基础室、高原室 联合供稿)

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西南地质科技创新中心) 技术支持:成都地质调查中心信息化室

地址:成都市天府新区科学城北路东段2211号    邮编:610218 电话:028-66677233
实验室:028-66677495    E-mail:cdcgs@mail.cgs.gov.cn
网站标识码bm16000002  京ICP备2020044568号
访问次数 : 
1001814452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