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稿栏_成都地调中心
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2021年度工作会议暨六届二次职代会日前召开。会议旨在总结成都地调中心“十三五”及2020年主要成果,部署“十四五”及2021年重点工作。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地质调查局副局长李朋德,国家自然资源督察成都局副局长王平会,以及中国地质调查局有关业务部室负责同志、驻蓉直属单位负责同志等参加会议。
会议指出,“十三五”期间,成都地调中心聚焦国家和西南地区重要发展需求,全力推进服务方向、指导理论和发展动力“三大转变”,实现业务结构战略性调整,在支撑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工程实施、能源资源安全保障、生态文明建设、地质灾害防治、地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在人才培养、队伍建设、国际合作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
会议强调,“十四五”期间,成都地调中心将聚焦九项目标任务:一是稳步推进基础地质调查,不断提升对地球系统和资源环境国情认知水平;二是大力加强清洁能源和重要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三是加强五大平台项目申报,提高科技创新水平,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四是大力实施东南亚-南亚国家能源资源潜力评价,进一步提升服务企业开展国际合作的能力;五是加强地灾风险调查与监测预警,大力提升地灾防治科技支撑能力;六是精准对接国家及地方重要需求,提升城市群综合地质调查服务能力和水平;七是系统开展水资源与水循环调查评价,服务水资源科学管理;八是着力加强生态地质调查,支撑国家生态安全保障;九是加强自然资源综合地质调查、动态监测与风险评估,全方位支撑自然资源督察、执法和国土空间用途管制。
2021年,成都地调中心将瞄准七项重点工作发力,一是深化青藏高原重大工程规划建设区差异性工程地质背景研究,编制1:5万工程地质背景系列图,形成重大工程建设实施的地质安全风险防控报告。二是开展四川盆地油气资源整体评价,提出有利目标区1-2处。三是加强青藏高原基础地质、矿产地质调查成果集成,完成《西南地质志》和《西南矿产志》编制。四是深化与东盟国家合作,支撑服务1-2家中资企业开展国际合作。五是实施沐地2井含气性测试压裂工程,力争获得工业气流。六是实现西南地质科技创新中心新基地竣工。持续推进自然资源部沉积盆地与油气资源重点实验室建设,编制完成水循环调查评价,服务水资源科学管理;八是着力加强生态地质调查,支撑国家生态安全保障;九是加强自然资源综合地75条,新增四川盆地页岩气信息专题1个。
会议还明确,为保障2021年重点工作和“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逐步推进落实,成都地调中心将着力强化五大支撑:一是加强党建引领,切实发挥党组织“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实”的作用,为“十四五”发展保驾护航。二是体制机制支撑,持续深化改革创新、完善管控体系和激励约束机制,释放发展活力;三是人才支撑,坚持人才培养与引进并举,汇聚管理人才、科研领军人才、成果转化人才;四是平台支撑,扎实推进各类科研平台、实验室建设,推进理论技术方法革新;五是信息化建设支撑,改进“地质云”成都中心分节点数据组织方式和共享方式,提升产品服务能力。
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西南地质科技创新中心) 技术支持:成都地质调查中心信息化室 |
|
地址:成都市天府新区科学城北路东段2211号 邮编:610218 电话:028-66677233 |
|
实验室:028-66677495 E-mail:cdcgs@mail.cgs.gov.cn |
|
网站标识码bm16000002 京ICP备2020044568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