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地质科技创新中心学术交流会议暨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成立六十周年学术活动在蓉举行

来源:地调局成都地调中心 作者:任淑珍 发布时间:2022-12-23

1220日,西南地质科技创新中心学术交流会议暨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成立六十周年学术活动在四川成都举行,会议以“线上+线下”方式举行。 

本次会议的目的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给山东省地矿局第六地质大队全体地质工作者重要回信精神,坚持科技自立自强,坚持创新驱动引领,凝聚西南地区地质力量,深入探讨解决制约西南资源环境关键地质问题的方法路径,为国家能源资源安全提供有力保障。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地质调查局副局长李朋德,四川省应急厅副厅长,四川省自然资源厅党组成员、机关党委书记谢安军出席会议并讲话。   

中国工程院院士多吉现场出席会议。两院院士吴福元、侯增谦、毛景文、郭旭升、胡瑞忠、朱敏等线上出席会议并作学术报告,中国科技进步特等奖获得者潘桂棠研究员现场出席会议并作学术报告。中国科学院院士刘宝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麻省理工学院教授伯奇费尔,英国布里斯托大学教授、爱丁堡皇家协会研究员迈克尔·本顿,CCOP驻曼谷技术秘书处主任李永柱,柬埔寨矿产资源总局副局长孔西塔,缅甸地质调查与矿产勘查总局局长德丁纽等发来视频或贺信表示祝贺。成都地调中心主任李军致欢迎词,党委书记胡时友主持开幕式。 

李朋德指出,六十年来,成都地调中心以“报效国家、服务人民”为宗旨,凭着一茬茬、一代代地质人团结奋进、求实创新、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向国家提交了众多优秀的地质成果,培养了一批批优秀地质人才,为国家地质事业和国民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新的起点上更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心怀“国之大者”,不负民之所望,为西南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做出新贡献。一是要发挥“大区主战”思维,坚持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原则,扎实落实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真正发挥矿产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保障作用。二是坚持地质科技创新第一动力,用开放合作理念凝聚西南地区地质力量,实现项目共谋、成果共享、效益共享、目标共赢,推动地质科技理论新突破,真正将西南地质科技创新中心做大做强做出成效。三是坚持系统安全发展理念,围绕制约成都地调中心长远发展的系列体制机制和重大关键问题,全面提高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水平,推动西南地区地质事业高质量发展。 

谢安军在讲话中对六十年来成都地调中心为地方发展做出的贡献表示感谢。希望成都地调中心继续发挥技术优势,为奋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谱写四川省治蜀兴川新篇章做出更多贡献。 

成都地调中心扎根西南六十载,积极推动国际国内地学合作发展,不断深耕青藏高原国际地学研究、沉积岩相古地理研究,将“东特提斯”研究范围拓展至整个特提斯构造域,提出“多岛弧盆系构造观”等多项原创性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其他各类获奖成果215项。新时代,成都地调中心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把解决能源资源问题、环境问题和地球系统科学问题作为地质科学创新的方向,推进新时代地质工作转型,为生态文明建设和自然资源管理中心工作再立新功。 

会议播放了《岁月留声·山河为证》成都地调中心成立六十周年专题片。会议还进行了“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关键科学问题研讨”“油气调查与勘探”“华南前寒武纪地质”“青藏高原地质”“罗平古生物”“地质灾害防治”“水资源与国土空间规划”“勘查技术”等8个专题研讨交流。 

财政部四川监管局,国家自然资源督察成都局,四川省推进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四川省天府新区管委会,四川省、成都市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主管部门,四川省地震局,自然资源部测绘地理信息局,中国地质调查局及其直属单位,西南地区各省(区、市)地质(勘)局(院)、地调院、环境监测站等地勘单位及煤田地质局、有色地质局、核工业地质局,四川省地质学会、四川省林业和草原调查规划院、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西南石油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成都理工大学等高等院校,中石油、中石化等所属企业,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四川里伍铜业股份有限公司等矿业企业以线上、线下不同方式参会。 

中国工程院院士多吉和成都地调中心原主任、党委书记丁俊研究员为罗平生物群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揭牌
侯增谦院士作“青藏高原主要成矿系统与深部机制”学术报告

 

 

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西南地质科技创新中心) 技术支持:成都地质调查中心信息化室

地址:成都市天府新区科学城北路东段2211号    邮编:610218 电话:028-66677233
实验室:028-66677495    E-mail:cdcgs@mail.cgs.gov.cn
网站标识码bm16000002  京ICP备2020044568号
访问次数 : 
1001814452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