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大地震地质背景

来源:青藏高原地质研究室 作者:陈智梁 发布时间:2008-05-13

 

2008512日汶川映秀7.8级发生于龙门山地震带,是该区带有史以来发生的最强烈地震,也是四川省境内222年以来发生的最强烈地震(此前的最强地震为17866173/4级泸定磨西地震)。

龙门山地震带位于青藏高原东缘,与四川盆地相邻。沿龙门山活动断裂带地震频发。例如,1970年大邑西6.2级地震、1958年北川6.2级地震和1657年汶川61/2级地震分别为上述三条北东向的主干活动断裂发生的代表性震例。

龙门山地震带走向北东,长约500公里,宽40-50公里。在地质上,为龙门山活动断裂带。它的演化历史久远,结构复杂,由平行的三条北东向的主干活动断裂及次级断裂组成。自东而西,三条代表性主干活动断裂分别为:

龙门山主边界断裂:通常称江油-都江堰断裂,北东起于陕西宁强、勉县一带,向南西经广元、江油、都江堰、至天全,全长500公里。其北东段马角坝断裂、中段二王庙断裂和南西段天全断裂,在平面上总体呈左行雁列展布。在南东有次级断裂发育。

龙门山主中央断裂:通常称映秀-北川断裂,西南始于泸定附近,向北东经宝兴盐井、映秀、北川,至陕西境与勉县-阳平关断裂相交,总长500余公里。由北川断裂、映秀断裂、盐井断裂等组成。挤压兼右旋走滑运动性质明显。主干断裂两侧发育一系列次级断裂。

龙门山后山断裂:通常称汶川-茂县断裂,其西南端在泸定附近,向北东经宝兴陇东、汶川耿达、汶川、茂县、平武、青川等地。由青川断裂、茂县-汶川断裂、耿达-陇东断裂等组成。右旋走滑运动性质明显。

 

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西南地质科技创新中心) 技术支持:成都地质调查中心信息化室

地址:成都市天府新区科学城北路东段2211号    邮编:610218 电话:028-66677233
实验室:028-66677495    E-mail:cdcgs@mail.cgs.gov.cn
网站标识码bm16000002  京ICP备2020044568号
访问次数 : 
1001814452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