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15—18日,由中国地质调查局主办、我中心承办的“青藏高原基础地质成果集成和综合研究”成果验收会在北京顺利举办。我国青藏高原地质研究方面最高水平的院士和专家在京汇聚一堂,对地调局“十一五”重点项目“青藏高原基础地质成果集成和综合研究”成果进行了评审。评审专家委员会主任由李廷栋院士、刘宝珺院士担任,成员有孙枢、陈毓川、翟裕生、赵文津、殷鸿福、肖序常、任纪舜、马宗晋、许志琴、张国伟、钟大赉、刘嘉琪、滕吉文、郑绵平、多吉、金振民等院士,以及来自国土资源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调中心、成都地调中心、中国地质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原中国地质调查局局长叶天竺、国土资源部总工程师张洪涛、地质调查局副局长王学龙、地质调查局副局长李金发、成都地调中心主任丁俊和副主任王洁民出席评审会。会议由地质调查局基础部主任庄育勋主持。会议期间,与会院士、专家在充分肯定“青藏高原基础地质调查成果集成与综合研究”系列成果的基础上,就“十二五”青藏高原地质研究关注国际前沿问题、开展周边合作、兼顾经济社会发展急需解决的资源和环境问题与地学前沿科学发展、进一步突出重点、开展精细的立典研究,以及发挥院士专家指导作用、产学研人员协同合作、加强成果的宣传和交流等方面提出了宝贵的建设性意见。
“青藏高原基础地质数据库建设、系列图件编制和中生代构造-古地理综合研究”工作项目隶属于“青藏高原基础地质成果集成和综合研究”计划项目。该项目的总体目标任务是在全面集成青藏高原区域地质调查、区域地球物理调查、区域地球化学调查,以及矿产资源调查与评价成果资料的基础上,吸纳国内外的最新研究成果,编制1:150万青藏高原基础地质、地质资源等系列图件及其说明书;以板块构造理论为指导,开展青藏高原中生代不同时期的盆地性质、古地理环境、构造背景等综合研究,编制1:250万青藏高原中生代各时段的构造-岩相古地理系列图件及其综合研究报告;建立青藏高原基础地质数据库及其管理系统、专题成果图数据库和管理系统。此次验收会上,由我中心承担研究编制的“青藏高原及邻区地质图(1:150万)及说明书”、 “青藏高原及邻区大地构造图(1:150万)及说明书”、 “青藏高原及邻区中生代构造—岩相古地理图(1:300万)及说明书”以及“青藏高原及邻区航磁系列图(1:150万)及说明书”被评审专家评定为优秀级成果,“青藏高原及邻区变质地质图(1:150万)及说明书”、 “青藏高原及邻区重力系列图(1:150万)及说明书”以及“青藏高原及邻区地球化学系列图(1:150万)及说明书” 被评审专家评定为良好级成果。
专家们在听取各项目组汇报、提问、评议的基础上,一致认为该项成果完成海量区调资料系统集成、建立青藏高原基础地质数据库与管理系统;提供了一套全新的地质、资源、环境图件;在特提斯洋形成演化、青藏高原隆升与环境变化等地质理论研究方面取得重大创新,代表了青藏高原地质调查与研究成果的最新水平。评审专家建议相关成果进一步修改、完善,尽快向社会公开发布,为国家整体战略规划和青藏高原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服务。
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西南地质科技创新中心) 技术支持:成都地质调查中心信息化室 |
|
地址:成都市天府新区科学城北路东段2211号 邮编:610218 电话:028-66677233 |
|
实验室:028-66677495 E-mail:cdcgs@mail.cgs.gov.cn |
|
网站标识码bm16000002 京ICP备2020044568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