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平生物群研究团队喜获国土资源部“十二五”先进集体称号

来源:高原室 作者:黄金元 发布时间:2016-09-29

近日,国土资源部公布了十二五科技与国际合作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入选名单,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罗平生物群综合研究项目组获得先进集体称号。

罗平生物群是地调局成都中心2007年在区调过程中首次发现并正式命名的。罗平生物群化石种类丰富、保存精美、规模庞大,对研究P/T大绝灭之后海洋生态复苏、生物辐射等国际古生物学前沿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为全面探讨罗平生物群的重大科学意义,扩大罗平生物群研究的国际影响,自2010开始,地调局成都中心罗平生物群研究团队与英国布里斯托大学、美国肯特州立大学、德国柏林自由大学开展了广泛的合作,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并签订了正式的合作协议。英国布里斯托大学Michael J. Benton教授(英国皇家学会院士,时任国际古生物学会主席)、美国肯特州立大学Rodney M. Feldmann教授和Carrie E. Schweitzer教授(十足目节肢动物专家)连续6年前来中国与项目组进行罗平生物群野外考察;柏林自由大学Helmut Keupp教授(时任柏林自由大学副校长)长期致力于德国中生代化石库埋藏学和沉积学研究,于2010年考察罗平生物群,并协助项目组成员于2011年赴德国进行三叠纪地层和生物群对比研究。此外项目组还与奥地利维也纳大学Jürgen Kriwet教授(中生代鱼类专家)、英国布里斯托大学Phillip Donoghue教授(英国皇家学会院士,牙形石专家)等开展了罗平生物群鱼类、牙形石等方面的合作研究,与英国布里斯托大学、西澳大学、香港大学联合培养博士3名。

在地调局成都中心罗平生物群团队和国外合作者的共同努力下,罗平生物群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证实了罗平生物群是世界上最丰富的三叠纪海洋化石库,提出了罗平生物群是三叠纪全球海洋生态系统全面复苏的标志和第三次生物大辐射的典型代表等原创性认识,将十足目节肢动物的辐射时间从晚侏罗世提前到中三叠世,提前了近一亿年,改写了十足目的演化历史,在国际古生物学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项目组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了40多篇学术论文,包括在《Nature Communications》、《Earth-Science Reviews》、《Nature Geoscience》、《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B》、《Scientific Reports》等著名刊物。其中关于世界上首例幻龙类水下觅食遗迹、世界上最大的幻龙头骨、最早的空棘鱼卵胎生证据、罗平生物群龙虾化石等学术论文在古生物学界引起了广泛关注。研究成果获得2014年中国地质调查局成果奖一等奖、2014年度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科技十大进展和2015年度国土资源部科学技术一等奖。

罗平生物群的发现和研究是产、学、研、用的典范,引起了众多媒体的关注,中央电视台《地理中国》、《探索发现》等栏目相继播出了罗平生物群6个专题,《中国国土资源报》、《中国国家地理》刊登了罗平生物群的研究专题,《云南信息报》、《新华网》等国内主要报刊、网络及国外主流媒体均报道了罗平生物群。另外与当地政府共同创建了国土资源部罗平生物群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基地,促进了我国三叠纪地层古生物学研究,成功申报了罗平生物群国家地质公园,带动了地方的经济发展。

罗平生物群国际合作研究成果得到了现任国际地科联主席Roland Oberhänsli、著名古生物学家殷鸿福院士等人的高度评价。最新版国际著名教科书《Vertebrate Palaeontology》将罗平生物群复原图作为封面。罗平生物群研究成果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重视,在即将开展的由国家自然基金委员会(NSFC)与英国自然与环境研究理事会(NERC)中英双边合作项目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和应变能力历史演化中将发挥重要作用。

据悉,此次在全国共遴选出73个先进集体和239名先进个人,该荣誉是为表彰十二五期间科技与国际合作工作中表现突出、成绩显著的集体和个人。

除罗平生物群外,成都地调中心的丁俊、李光明和付修根三位同志获得了先进个人称号

                                  

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西南地质科技创新中心) 技术支持:成都地质调查中心信息化室

地址:成都市天府新区科学城北路东段2211号    邮编:610218 电话:028-66677233
实验室:028-66677495    E-mail:cdcgs@mail.cgs.gov.cn
网站标识码bm16000002  京ICP备2020044568号
访问次数 : 
1001814452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