赓续青藏地质研究传统 推动青藏高原地质学科发展——青藏高原地质研究中心成功开展野外地质科学考察

来源:地调局成都地调中心 作者:青藏高原地质研究室 王冬兵 发布时间:2023-08-29

青藏高原是地质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和寻找矿产资源的重要基地,长期受到高度关注并存在激烈的竞争。为推进基金委“特提斯构造域编图”重大项目实施,推动成都地调中心“青藏高原地质”优势学科高质量发展,培养年轻一代青藏高原地质工作者,传播青藏地质精神,中国地质调查局青藏高原地质研究中心近日组织开展了青藏高原地质大考察。青藏高原著名地质学家潘桂棠研究员全程指导,高原室、基础室、沉积室、境外室和矿产室从事青藏高原地质矿产调查研究的团队参加了本次考察学习活动。

本次考察地域广、内容丰富、系统性强,自南向北穿越了冈底斯-喜马拉雅造山系、班公湖-双湖-怒江对接带和北羌塘-三江造山系三个一级构造单元,考察了印度大陆基底变质杂岩、特提斯喜马拉雅沉积地层、雅鲁藏布江蛇绿混杂岩、南冈底斯岩浆岩、狮泉河-嘉黎蛇绿混杂岩、北冈底斯弧前盆地沉积地层和岩浆岩、南羌塘沉积地层、班公湖-怒江对接带蛇绿岩(那曲蛇绿混杂岩、聂荣微地块、安多蛇绿混杂岩、丁青蛇绿混杂岩)、北羌塘沉积地层、北澜沧江构造混杂岩、昌都地块沉积地层、金沙江蛇绿混杂岩、义敦岛弧火山岩和沉积地层、甘孜-理塘蛇绿混杂岩和松潘-甘孜沉积地层。潘桂棠研究员将课堂搬到野外现场,对照野外地质现象重点讲解了其原创性提出并作为“科技进步特等奖”核心成果的“青藏高原多岛弧盆系”构造演化理论。考察队员发挥各自专业优势,积极参加讲解、讨论,取长补短,收获满满。

潘桂棠研究员耄耋之年,无惧高海拔恶劣条件,一路热情地介绍地质现象、指出关键问题、讨论研究思路,用60余年所学所知倾心指导教育地质后辈。年轻地质工作者再次强烈感受到潘研究员对的挚爱之情和对后辈接续奋进的殷切期望。不止于此,巍巍青藏高原用他高耸而广阔的气魄,震撼和净化人的心灵,激发年轻地质工作者“传承青藏地质精神”“求真知不行伪道,重实绩勿慕虚荣”。

本次考察活动是践行奋战高原,勇攀高峰”具体表现提升了中心青年地质工作者对青藏高原地质研究的能力水平对推进中心业务重塑和实现中心三步走,三级跳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考察特提斯喜马拉雅带合影


考察南羌塘盆地合影


考察-那曲-洛隆盆地合影

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西南地质科技创新中心) 技术支持:成都地质调查中心信息化室

地址:成都市天府新区科学城北路东段2211号    邮编:610218 电话:028-66677233
实验室:028-66677495    E-mail:cdcgs@mail.cgs.gov.cn
网站标识码bm16000002  京ICP备2020044568号
访问次数 : 
1001814452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