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代表参加34届水文地质大会

来源: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室 发布时间:2006-10-19

由国土资源部与国际水文地质学家协会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国际水文地质学家协会中国国家委员会承办的第34届国际水文地质大会于109日~13日在北京召开,会议的主题为地下水的现状与未来。 开幕式由第34届国际水文地质大会组委会主席、国土资源部副部长贠小苏主持,大会组委会名誉主席、国土资源部部长孙文盛和国际水文地质学家协会主席史蒂芬·福斯特分别在开幕式上致辞。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向大会发来贺信,对第34届国际水文地质大会召开暨国际水文地质学家协会成立50周年表示祝贺,向来自各国各地区的代表表示欢迎。同时参加大会开幕式的贵宾还有中国地质调查局局长、大会组委会副主席孟宪来,国际地科联主席、大会组委会副主席张宏仁,中国水利部副部长胡四一,国际水文地质学家协会秘书长伟利.史图可,国际水文地质学家协会执行官安德鲁.斯基那,中国建设部总规划师陈晓丽,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程东红,大会组委会副主席、学术委员会主任张宗祜,国际水文地质学家协会中国国家委员会主席黄志兴先生。来自57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的50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 大会分设9个学术交流研讨专题,分别是:地下水与可持续发展;区域地下水系统演化规律;地下水补给与地下水生态功能;地下水水质安全与污染修复;农村脱贫与发展中的地下水;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中的地下水;特殊类型地下水及其利用;矿业开发、基础工程中的地下水与地质灾害;同位素、数值模拟、地下水勘查评价与开发技术。

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水环室主任郑万模教授级高工、李明辉、陈启国出席了会议,郑万模主任在大会上做了题为 “典型红层严重缺水地区地下水补迳排的关系探讨——以重庆市荣昌县为例”的报告,报告以重庆荣昌县为研究区,采用氢氧同位素测年方法,较为系统地研究了典型红层丘陵地区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循环关系和地下水储存规律,得出红层浅层地下水主要补给为大气降水,其次是地表水体,具有就地补给、就近排泄的循环特点,地下水总的富集规律是低山、岭、丘贫水,沟、谷、洼地富水,地貌是浅层地下水富集的主控因素,报告得到了与会专家高度评价。

通过参加第34届国际水文地质大会,使我所了解了地下水研究的现状和发展方向,为我所在水文地质方面的研究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西南地质科技创新中心) 技术支持:成都地质调查中心信息化室

地址:成都市天府新区科学城北路东段2211号    邮编:610218 电话:028-66677233
实验室:028-66677495    E-mail:cdcgs@mail.cgs.gov.cn
网站标识码bm16000002  京ICP备2020044568号
访问次数 : 
1001814452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