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西南地形急变带地质灾害综合调查与风险制图”2013年工作部署会召开

来源: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室 作者:倪化勇 任淑珍 发布时间:2013-07-03

日,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西南地形急变带地质灾害综合调查与风险制图 2013年工作部署交流会在北京召开。会议旨在总结成果、分析研究问题、安排部署下半年工作。会议由成都地调中心主办,地科院地质力学所承办。

从会上获悉,西南地形急变带地质灾害综合调查与风险制图”项目进展顺利,全面完成了考核指标并取得了系列阶段性成果:

1)完成了65县地质灾害资料的梳理和补充调查,研究了龙门山中段和北段地质灾害发育分布规律和成灾特征。开展了芦山4.20地震次生地质灾害的应急排查和成灾规律研究,编制芦山地震次生地质灾害空间分布预测系列图件;

2)在西南地形急变带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分析的基础上,选取了6个因素进行地质灾害因子分析,初步建立了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模型;

3)确定了西南地形急变带重点城镇与重大工程区内泥石流风险性评价方法,开展了映秀红椿沟泥石流危险性评价和汶川县城重点区域的高精度易损性评价;

4)研究了汶川震区典型地质灾害发生的临界降雨条件,完善了汶川震区(绵远河流域)泥石流启动预警预报模型;

5)进行了西南地形急变带地质灾害数据库与信息系统建设,并完成了西南地形急变带65个县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录入。

会议集中研究讨论了专项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明确了下一步工作建议:一是进一步抓住重点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工程较多)地质灾害的深入调查与防治对策研究,以汶川震区为主同时,适当拓宽研究区域,注重典型灾害体的调查和研究;二是加强对地质灾害形成原因、发育分布与内动力关系的研究,强化基础数据的更新与校核;三是针对重点地区地质灾害风险评价工作,加强早期风险识别的研究,注重快速评估的方法,完善风险分级与制图技术,围绕重点城镇开展风险预测;四是在泥石流发生临界降雨条件与预警研究方面,加强对泥石流发生临界雨量与预警值的检验;五是针对地质灾害信息系统建设,应注意分类分级管理与共享方式,加强校对和更新,确保数据的权威性和科学性。

  会议还建立了专项4个课题研究工作共建共享机制,为课题组之间加强沟通、实现资料共享、保障基础数据保持一致提供平台。

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西南地质科技创新中心) 技术支持:成都地质调查中心信息化室

地址:成都市天府新区科学城北路东段2211号    邮编:610218 电话:028-66677233
实验室:028-66677495    E-mail:cdcgs@mail.cgs.gov.cn
网站标识码bm16000002  京ICP备2020044568号
访问次数 : 
1001814452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