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11日~12日,“生态地质调查”交流研讨会在成都召开,会议由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主办,成都地调中心党委书记、副主任胡时友出席并致辞,中国自然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教授级高工聂洪峰,成都理工大学万新南、杨武年、彭培好等教授特邀专家为本次交流研讨会作了精彩的报告。
胡时友在致辞中感谢专家们对成都地调中心生态地质调查项目的大力支持和指导,指出支撑服务生态文明建设是地质工作一项新拓展的领域,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事关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思想的重要举措,是推动地质调查工作“三个转变”的具体体现。胡时友简要介绍了成都地调中心承担的“大凉山区生态地质调查”项目在2019年取得的一系列重要进展和成果,指出生态地质调查是一项地球系统科学研究工作,涉及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土壤圈和岩石圈等多个自然圈层交互作用,地质因素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作用及其在生态系统结构中的地位,仍然需要明确和进一步研究,希望大家不懈努力,继续前行。
中国自然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生态地质调查工程”首席科学家聂洪峰介绍了生态地质调查的研究现状与应用前景,提出生态地质调查是地质工作的新领域,是新时期地质工作转型升级的排头兵,大家一定要坚持做下去,取得更多、更好地服务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实用性、创新性成果。
成都理工大学万新南、杨武年、赵银兵、李景吉分别以“生态水层的概念及生态地质调查、填图”“陆表植被生态水(层)遥感量化与反演理论及方法”“多学科融合下的生态地质调查”“植物群落生态学调查方法与应用”为题作学术报告。特邀专家们精彩的报告为生态地质调查提供了一些重要的思路。
与会专家充分肯定了“生态地质调查工程”和“大凉山区生态地质调查”项目取得的进展和成果,并针对生态地质调查这一新领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工作重点提出了针对性、建设性意见。
中国自然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中国地质调查局哈尔滨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成都理工大学、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攀西地质队、四川省地质调查院等单位的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
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西南地质科技创新中心) 技术支持:成都地质调查中心信息化室 |
|
地址:成都市天府新区科学城北路东段2211号 邮编:610218 电话:028-66677233 |
|
实验室:028-66677495 E-mail:cdcgs@mail.cgs.gov.cn |
|
网站标识码bm16000002 京ICP备2020044568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