邛海的出生之谜—一个诞生于150万年前的构造湖

作者:黄翰霄 刘洪 发布时间:2022-02-28

“东方之珠”并不完全指的是香港。《马可·波罗游记》曾这样写道“碧水秀色,草茂鱼丰,珍珠硕大,美不胜收,气候与恬静远胜地中海,真是东方之珠啊。”这颗“东方之珠”说的就是邛海。邛海古称邛池,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其形如蜗牛出壳,水域面积31平方公里,湖水最深处34米,是四川省第二大淡水湖。  

邛海地处横断山脉山间盆地,东、南、西三面环山,并向西经过海河流入安宁河。独特的地理地貌造就了邛海四季如春的气候,红枫翠柏,繁花锦簇。同其它高原湖泊一样,邛海静谧安宁,波澜不惊,湖光山色两相和,水影天光同一色,仿佛“人在画中游”。  

关于邛海的形成有个传说。相传古代邛都县的一个孤寡贫困的老太婆喂养一条头上长着角的大蛇。大蛇外出觅食,吞食了当地县官价值千金的骏马。县官雷霆大怒,寻迹找到老太婆家,却因未见大蛇而将老太婆杀害。大蛇回家后发现老太婆被杀,便报梦给县令说要报仇,之后的第四十天夜里,邛都县及周边四十里地同时下陷形成邛海。而今,邛海东岸的青龙寺仍供奉有大蛇的显像,以祈求风调雨顺。  

《后汉书》:“邛都夷者,武帝所开,以为邛都县。无几而地陷为泽,因名为邛池。”《西昌县志》:“元鼎初地震,县陷为泽”,描述邛海形成于汉武帝时期的地震活动中。事实真是如此吗?邛海位于安宁河和则木河断裂带的交汇部位,强烈的断裂活动引发地震,造成邛海盆地地面下陷和周边螺髻山隆升,盆地洼陷处积水就形成了邛海。如今邛海南北狭长,底部向南倾斜的形态,都与则木河断裂带性状是一致的。因此,史料关于“邛海地震下陷形成”的记载是可信的,邛海同洱海一样,在成因上属于典型的构造湖。然而,大地震造成的湖泊断陷深度一般都不会很大,比如说贝加尔湖在1959年的强震中,湖底也仅下陷了约13米,因此,从现在邛海的深度来看,史料中记载的邛海形成时间就值得怀疑了。  

邛海是什么时间形成的?河流汇入湖泊时所携带的砂、砾石、淤泥和粘土堆积所形成湖泊沉积物是记录古环境变化和湖泊演化的重要地质档案。邛海周围、安宁河谷分布着大量的砂泥岩组成的湖相沉积物。地质学家使用考古学上广泛应用的同位素测年方法对该套湖泊沉积物定年,测定沉积物年龄约为150万年,这就说明“邛海”可能存在了150万年。然而,有趣的是,这套湖泊沉积物不仅分布在西昌,在攀枝花、泸定、汉源、盐源、布托等地都能寻到它的踪迹,这就可能意味着150万年前湖的水域面积大约有4.5万平方公里,相当于2100个西湖的大小。古地理学家将这个150万年前的“邛海”称为“昔格达湖”。而今,我们很难想象出上万平方公里的昔格达湖的浩渺和波澜壮阔。  

湖泊同人一样也存在“生老病死”,而地质作用、气候、河流作用和人类活动是湖泊演化过程中最为重要的驱动力。要了解湖泊的“出生”,就得从地史发展的角度来寻求答案。在地质学上,一般认为地壳是由板块所构成,板块运动是导致山川、平原和峡谷、湖泊、河流、海洋形成和消亡的原因。  

邛海到底是怎么形成的?大约在6500万年前,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突破新特提斯洋的阻扰,相遇相撞。板块强烈的挤压造成地壳垂直升降和岩层褶皱变形,是阻断交通的横断山脉和喜马拉雅山脉形成,青藏高原、云贵高原隆升的“幕后真凶”。然而,由于整体地壳不均匀地抬升或下降,地势不断发生变化。约在150万年时,青藏高原东部地势总体呈西低东高,造成古金沙江等河流自东向西流,水流堵塞逐渐汇聚成了“昔格达湖”。“昔格达湖”在成因上不是一个由断裂活动断陷所形成构造湖,而是与镜泊湖相似,属于堰塞湖。此后的百万年,青藏高原持续隆升,地壳活动和形变不断地增强,众多年轻山系形成,地势也逐渐演变为西高东低,水热条件慢慢发生改变,金沙江开始自西向东流,“昔格达湖”不断萎缩,仅在断裂下陷的地方残留像邛海一样的小湖泊,成功实现由“堰塞湖”向“构造湖”的变身。可见,“昔格达湖”就是邛海的前生,邛海是一个已拥有150万年历史的构造湖。  

 

夜幕下的邛海

 

 

 

邛海三维地质结构图:邛海受则木河断裂带控制,湖泊周边分布大量的沉积物

 

 

 

青藏高原隆生

 

 

 

邛海影像图

 

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西南地质科技创新中心) 技术支持:成都地质调查中心信息化室

地址:成都市天府新区科学城北路东段2211号    邮编:610218 电话:028-66677233
实验室:028-66677495    E-mail:cdcgs@mail.cgs.gov.cn
网站标识码bm16000002  京ICP备2020044568号
访问次数 : 
1001814452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