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地调中心在澜沧江断裂带晚第四纪活动性方面取得新认识

来源:地调局成都地调中心 作者:青藏高原地质研究室(韩明明) 发布时间:2025-11-03

澜沧江断裂带位于青藏高原东部,其晚第四纪活动性对评估区域地震危险性、服务CZTL重大工程规划建设及理解高原应变吸收模式具有关键意义。然而,该断裂带在晚第四纪是否持续活动,长期缺乏明确证据。近期研究指出,其主干断裂——澜沧江断裂在吉塘、曲孜卡等地可能断错了全新世沉积,但其全新世是否存在活动性证据仍显不足。

研究团队通过对澜沧江断裂曲孜卡-吉塘段开展系统的野外调查与综合研究,结合碳十四测年数据、区域地震资料解析与应力场分析,获得如下认识:①澜沧江断裂近南北向主断裂(F1)的最新活动止于上新世至早第四纪,晚第四纪以来未显示活动迹象(图1);②位于曲孜卡乡一带的北东向分支断层(F2)错断了晚第四纪地层(图2),表明其具有全新世活动性。

以上结果表明,晚第四纪以来澜沧江断裂带在调节区域构造变形方面的主导作用显著减弱,一系列新生的截切澜沧江断裂带的北东向(如F2断裂)与北西西向(如羊达-亚许断裂)次级走滑断裂成为吸收与调节区域构造变形的主要载体(图1)。该构造格局演变揭示出澜沧江断裂带周边正处于显著的构造转换与断裂新生阶段。

本项研究受青藏二次科考项目(2019QZKK0901)、中国地震局星火计划项目(XH24036B)与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LED2024B02)联合资助,成果发表于国际期刊Frontiers in Earth Science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3389/feart.2025.1667992


澜沧江断裂图1


澜沧江断裂图2

 

青藏高原地质研究室 韩明明 供稿)

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西南地质科技创新中心) 技术支持:成都地质调查中心信息化室

地址:成都市天府新区科学城北路东段2211号    邮编:610218 电话:028-66677233
实验室:028-66677495    E-mail:cdcgs@mail.cgs.gov.cn
网站标识码bm16000002  京ICP备2020044568号
访问次数 : 
1001814452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