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5日,受成都地质调查中心总工办和水环室的邀请,波兰西里西亚大学(University of Silesia)Ireneusz Malik教授和弗洛茨瓦夫大学(University of Wrocław)Piotr Owczarek博士在中心9楼2号会议室分别作题为《Basic principles of dendrochronology》及《Dendrogeomorphology – tool for precise reconstruction of geomorphic activity》的学术报告。学术报告会由水环室铁永波博士主持,成都地质调查中心王剑副主任、总工办廖忠礼副主任及水环室郑万模主任应邀出席,水环室全体技术人员参会。王剑副主任代表成都地质调查中心对波兰学者的到来表示欢迎,并强调中心高度重视和支持与国际的合作研究,并希望双方学者结合我国西部地区地质灾害普遍发育的特征,应用新方法和新途径为防灾减灾服务。
Owczarek博士介绍了年代学方法的基本理论,并对其在地质灾害活动历史重建中的应用进行了实例说明;Malik教授则对年轮地貌学的原理、方法及应用进行了详细阐述,并对该方法在地质灾害形成机理、评价及防治方面的应用前景进行了总结,报告内容精彩有趣,并引起了大家的激烈讨论。报告结束后,水环室郑万模主任对报告进行总结并点评,他认为波兰学者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具有较好的创新性,值得我们借鉴,并要求水工环专业研究人员要善于创新,应注意交叉学科和方法的应用研究,为我国西部山区地质灾害防治做出应有的贡献。
该学术报告会也是成都地质调查中心和波兰两所大学开展“高寒山区泥石流历史活动频率重建研究”合作研究课题的启动仪式。该课题得到地质灾害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的资助,成都中心水环室铁永波博士为合作研究课题的负责人,将带领波兰学者赴磨西河流域开展野外调查工作。据悉,该课题拟通过获取泥石流堆积区的树木年轮样本并开展实验分析,应用树木年代学方法重建磨西河流域泥石流的历史活动频率,为分析贡嘎山东坡磨西河流域地表侵蚀的动力机制及演化过程提供证据,并为磨西河流域乃至我国西南高寒山区泥石流灾害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西南地质科技创新中心) 技术支持:成都地质调查中心信息化室 |
|
地址:成都市天府新区科学城北路东段2211号 邮编:610218 电话:028-66677233 |
|
实验室:028-66677495 E-mail:cdcgs@mail.cgs.gov.cn |
|
网站标识码bm16000002 京ICP备2020044568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