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屋脊的求索——记第十三届青年地质科技奖金锤奖获得者付修根

来源:国土资源报 作者:张明春、任淑珍 发布时间:2011-12-08

付修根,身材不算魁梧却无比精干,话语不多却总能喷薄出无比强大的爆发力。35周岁的他,与青藏高原携手走过了11个春夏秋冬。他用对大自然无尽的求知欲,探秘青藏高原的成长和演化。

冥冥之中闯入地质之门

1996年,付修根面临高考选择。他有许多可以选择的机会,如读个中专或者师范,毕业后可以得到一份铁饭碗的工作。这对一个出身农村家庭的孩子来说有着不小的诱惑力,可是付修根还是毅然地选择报考成都理工大学,就读地质系。

当时地质行业已经进入大萧条时期,高校里的地质系无人问津,他所在的地质系本科人数只有15人。进入大学二年级后好多同学又开始换专业,毕业后又有一批同学选择了其他行业就业。付修根选择了坚守,他说自己是当时少数留在地质行业中的一员。

时至今日,付修根也不后悔自己的选择。第一,我从小就喜欢大自然,对大自然有着无比的亲切感。第二,我从小就是泥巴中滚大的,跋山涉水、野外调查对我来说实在算不上什么。就这样,付修根一直坚持在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系修完本科课程,乃至修完硕士研究生课程。

和青藏高原的不解情缘

2001年,付修根还在读硕士期间,就和成都理工大学区调队项目组成员一起,前往西藏从事区域地质调查填图工作。当时,青藏高原给他留下最深的印象就是冷和苦。

付修根说,刚上青藏高原那段时间,因为高原缺氧严重,感觉头疼欲裂。白天前往工作区采集样品的时候,高原反应再加上寒冷的天气,即使穿着厚厚的军大衣,每爬几步就感觉心要跳出来一般。

晚上,付修根常常睡不着。他和项目组成员都是睡睡袋,他说中间迷糊睡着又醒来的时候最难熬,这也是队员们最害怕出现的情况。因为只要半夜醒来,就会感受到睡袋难以忍受的冰冷,鼻子出气的地方都能够感受到明显的冰块,冷得无法继续入睡,即使睡袋上再盖上两层被子,也无济于事。

不过,严寒和疾苦不仅没有使付修根退缩,反而炼就了他坚忍不拔的性格。他因此也更加珍惜每次外出的机会,尽可能多地采集样品和进行现场勘测,这些都为他日后长期驰骋青藏高原主战场并取得成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05年,付修根考取成都地调中心王剑研究员的博士生,开始从事西藏羌塘盆地油气资源的调查与评价工作,从此,他在羌塘盆地一干就是6年。羌塘盆地,平均海拔5000米以上,大部分为无人区。6年中,每年3~5个月的野外工作,付修根负责的项目组在与无数的困境和危险较量的过程中,也开始收获耕耘的果实。

20095月,西藏地区发生了罕见的雪灾,作为重灾区的羌塘盆地更是寸步难行,即使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付修根带领项目组成员每天徒步6小时,前往工作区取样、勘测,通过数天的突击,圆满地完成了任务。

2009年,他带队的项目综合组在那底岗日地区实测一条完整的中生代地层剖面。作为项目负责人,他每天冲在最前面。为了能够准确地找到剖面的起点,他独自一个人爬到海拔6000多米的地方,每爬几米都要停下来休息一下,调节一下呼吸,可以说是举步维艰,然而,不找到剖面的真正起点,不弄清剖面下伏地层的接触关系,他又不甘心。

正是这种执著的追求,拉近了他与羌塘盆地的距离。同年,他对羌塘盆地广泛发育的那底岗日组地层进行了重新厘定,证实了其时代为晚三叠世,而不是前人所归属的早侏罗世或中侏罗世,并揭示了盆地处于伸展的构造背景。这些新进展,不仅关系到盆地地层的划分,同时对于正确认识羌塘中生代盆地演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2010年,他带队从羌塘盆地东部的各拉丹冬到北部的弯弯梁,一路上泥沼广衍,河湖星罗棋布,交通条件极差。中途陷车时常发生,长达3天都要不停地挖车就遭遇两次,饿了吃点干粮、渴了喝点热水。好多队员都肿着脸,连续一个月没有过上一天顺畅的生活。然而,无论是采集样品还是挖车,他都冲在第一线。

羌塘的日子是苦的,可是再苦也抵挡不住付修根的求知欲。他用他那坚韧的步伐丈量着羌塘盆地的每一寸土地,用坚毅和执着阅尽雪域高原的春夏秋冬,试图慢慢揭开羌塘的神秘面纱。

扎根羌塘赢来累累硕果

在羌塘的日日夜夜没有辜负付修根的一片赤诚。近年来,他先后主持或主研项目18项,在国内外刊物上公开发表专业论文80篇,合作发表专著2部,在青藏高原基础地质、油气地质及非常规能源等重大地学课题研究中取得重要成果。

2006年,他和导师王剑研究员在羌塘盆地开展油气地质调查中,发现了大规模出露的古风化壳,对于重新认识羌塘盆地演化、正确评价盆地的石油地质条件具有重要意义。同年,在胜利河地区发现了油页岩,通过数年研究,不仅丰富了羌塘盆地烃源岩类型,还将其规模大大扩大,成为目前我国发现的最大规模的海相油页岩成矿带,为我国海相油页岩勘探与研究提供了新的依据。在油页岩研究中,他把国际最新技术、方法和手段引到所主持的项目中,取得一些创新性成果,成功地解决了油页岩形成时代问题及沉积环境问题,他提出的沉积环境、古地理特征对油页岩的控制理论对于我国海相油页岩勘探具有指导性意义。

近年来,他还负责组织了羌塘盆地的天然气水合物成矿地质背景及成矿远景区优选、资源勘查等项目,并对成矿条件全面进行了评价和勘探,优选出有利的天然气水合物成矿远景区。该研究不仅填补了羌塘盆地天然气水合物研究的空白,还提升了我国天然气水合物资源与环境研究水平。

突出的科研成就,付修根2009年被遴选为四川省杰出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同年被评为成都地质调查中心先进工作者。2010年,他所在的青藏油气羌塘项目组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土资源部评为全国国土资源管理系统先进集体;2011年,被国土资源部评为十一五科技工作先进集体。

成绩面前,付修根谦逊地表示:其实我的事业才刚刚起步。与国内最优秀的人相比,我还是落后的,但我会努力赶上他们的步伐。

 

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西南地质科技创新中心) 技术支持:成都地质调查中心信息化室

地址:成都市天府新区科学城北路东段2211号    邮编:610218 电话:028-66677233
实验室:028-66677495    E-mail:cdcgs@mail.cgs.gov.cn
网站标识码bm16000002  京ICP备2020044568号
访问次数 : 
1001814452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