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地调中心:“十二五”发力找矿突破

来源:国土资源报 作者:张明春 任淑珍 发布时间:2011-12-12

本报讯 (特约记者 张明春 任淑珍) 近日,成都地调中心出台的十二五国土资源科技发展规划透露,将围绕青藏高原地质调查、油气勘探前期调查与综合研究、重要成矿区带综合地质调查与研究、为重大工程建设和防灾减灾服务以及实用新技术研究五大领域发挥技术优势,推进找矿突破进程。

    “十二五期间,成都地调中心将坚持以建设一支精干高素质的地质调查队伍为目标,推进地质调查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科学研究相结合,推进项目组织实施与业务建设相结合,提高地质调查实际工作能力、多学科综合集成和前期工作部署研究能力、组织实施重大项目的协调能力以及主动为经济社会服务能力,着重围绕以下板块开展工作:

    基础地质方面,围绕西南三江、雅鲁藏布江、班公湖怒江、川滇黔相邻区、湘西鄂西等重要成矿带,有计划地开展区域地质、区域物化遥综合调查与综合研究;加强成渝经济区、青藏东缘地震区、南水北调西线、川()藏铁路等工程与环境地质背景调查工作力度;对罗平生物群等重大基础地质问题区,开展基础地质专题调查与研究;建立更新重要成矿带、大区的基础地质数据库;编制重要成矿带、西南地区基础地质地质图及相关综合系列图件。

    新能源勘查方面,青藏高原油气调查评价以羌塘盆地为重点,开展重点区块地质地球物理综合调查,优选勘探目标,为寻找我国油气资源接替基地奠定基础。围绕中上扬子周边油气地质工作薄弱的重点地区的重点地层,部署油气地质综合调查工作,综合调查研究海相油气成藏地质条件,预测有利油气勘探选区。西南地区煤层气资源调查评价以滇东黔西、川南黔北、华蓥山聚煤区为重点,系统总结西南地区煤层气成藏与富集规律,确定有利的煤层气分布,尽早实现煤层气勘探的突破。

    针对西南地区重大地质问题,成都地调中心将开展羌塘双湖龙木错构造属性、古特提斯演化和南、北大陆分界问题研究,班公错怒江带特提斯演化与沉积岩浆变质成矿事件响应研究,扬子陆块基底与罗迪尼亚超大陆的关系及成矿地质效应研究,峨眉山玄武岩成岩及成矿地质背景、渝南黔北地区沉积型矿产形成地质背景研究,龙门山地震带新构造活动及其对地质灾害的影响和控制等。西南地形急变带地质灾害综合调查与风险制图项目,紧密结合国家在地质灾害领域的急需和要求,揭示西南地形急变带地质灾害发育特征,以汶川地震灾区为重点,开展重点城镇与重大工程区地质灾害风险评价与制图;提出地质灾害预警指标,建立和完善西南地形急变带地质灾害调查评价预警体系。

    金属矿产勘查方面,三江成矿带以铜、铅、锌、银、金、锡、铁等为主攻矿种,重点对云南西部、四川西部优选具有找矿前景的远景区、矿集区、矿产地开展基础调查、重要矿产勘查,提供一批国家级勘查开发接续基地。雅江成矿区以国家急缺矿产和西藏优势金属矿产铜、铬、铅锌、钼、富铁、锑等金属矿产为重点,在冈底斯、喜马拉雅成矿带内,选择重点成矿带远景区部署基础调查,重点加强青藏铁路(含支线)地区的重要矿集区的勘查工作,构建西藏国家级铜、铅锌、富铁等金属矿产资源接替区。班公湖怒江成矿带(含藏东三江地区),以铜、铅、锌、富铁矿等为主攻矿种,兼顾锑金,开展矿产资源评价工作,查明矿产资源家底,并发现和提供一批重要矿产资源接替区。川滇黔成矿区以川滇黔交界地区和渝东南黔东北地区以碳酸盐岩为围岩的铅锌矿及沉积型锰矿、扬子地台西缘基底沉积变质型铜铁矿、渝南黔中地区沉积型铝土矿、马尔康地区及黔西南地区卡林型金矿、黔东南地区变质热液型金矿、云南鹤庆昆明文山地区沉积型铝土矿、滇东南地区与花岗岩有关的锡钨矿为主攻矿床类型,遴选重要成矿远景区带,开展15万基础调查,为进一步资源调查评价提供靶区。

    水工环地质方面,加强汶川地震灾区等地质灾害易发区的详细调查,建立群专结合的监测预警系统;深化推进西南地区矿山环境地质调查、重要经济区环境地质调查及西南国家级风景区及地质迹遗环境地质调查;关注革命老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开展西南革命老区水文地质调查及饮水安全工程。 

 

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西南地质科技创新中心) 技术支持:成都地质调查中心信息化室

地址:成都市天府新区科学城北路东段2211号    邮编:610218 电话:028-66677233
实验室:028-66677495    E-mail:cdcgs@mail.cgs.gov.cn
网站标识码bm16000002  京ICP备2020044568号
访问次数 : 
1001814452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