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中心入选地调局首批杰出人才介绍-王立全

发布时间:2015-11-05

   王立全,现为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二级研究员,“东特提斯成矿带大型资源基地调查工程”首席专家,长期从事青藏高原、西南“三江”地区基础地质调查及区域成矿研究工作,参与或主持各类项目/课题20余项,编写报告30余部,出版专著近20部。先后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省部级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以及国家政府特殊津贴和全国野外科技工作先进个人等奖励及荣誉,其主要成果业绩如下。

一、提出青藏高原成矿地质背景和构造演化重要认识,指导区域地质找矿实践,在青藏高原特提斯构造地质及区域成矿方面取得重要成果
1. 负责“青藏高原南部空白区基础地质调查与研究”实施项目,组织全国各省(区)地调院、研究所和院校等20多家单位、近千人区调队伍,实施青藏高原南部空白区1:25万区调填图专项计划,保障1:25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顺利实施。深入各区调图幅进行实地调研、技术指导和成果验收,在统一技术思路和技术方法、指导解决地质难题(区域地层划分与对比、蛇绿混杂岩填图、构造-岩浆-成矿带划分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 主持“青藏高原基础地质调查成果集成和综合研究”计划项目,基于青藏高原全域177幅1:25万区调成果新资料,编制并出版了全新的青藏高原及邻区1:150万地质图、大地构造图和青藏高原地区1:150万矿产及成矿背景图等地质-资源系列图件。首次以(岩)群/(岩)组级单位作为基本编图单元,引导了复杂造山带小比例尺地质图面表达,重新建立了青藏高原区域地层-构造时空格架,突出反映了青藏高原特提斯造山系的地质构造特色;以36个大地构造亚相作为基本编图单元,重新构建了“两条对接带、三大造山系、四大陆块区围限”青藏高原大地构造格架,解答了洋-陆转换的实质是大陆边缘增生-碰撞造山过程;以大地构造相时空结构作为成矿地质背景分析的基本方法,解析区域岛弧带、结合带、地块区等不同构造单元的成矿背景及成矿作用问题。
3. 组织开展“青藏高原重大关键地质问题研究”计划项目,解决了区域多个岛弧带及结合带形成的关键地质问题。在提出龙木错-双湖和班公湖-怒江结合带及南羌塘增生楔共同构成青藏高原特提斯大洋最终消亡形成的巨型缝合带新认识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即两个大陆之间对接带);提出晚古生代特提斯大洋双向俯冲制约冈底斯带岛弧及雅鲁藏布江弧后洋盆、羌塘-三江多岛弧盆系构造格局等新认识,为青藏高原构造格架的建立和重要成矿带的地质背景深入研究提供了支撑。
二、成果转化应用成效显著,为指导地质矿产调查、国土资源规划做出重要贡献
1. 新一代青藏高原1:150万地质-资源系列图件,成为内外地学界解读青藏高原地质不可或缺的图集与指南,为国土规划、资源勘查、重大工程建设等提供重要的基础资料支撑及先导作用。
2. 中比例尺区域地质调查和综合集成研究,大幅度提高了青藏高原重要成矿区/带的地质背景认知程度,强力吸引了商业性勘查资金的投入,促进了国家重要矿产资源后备基地的确立。
3. 青藏高原大地构造相分析方法及大地构造划分方案,已纳入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项目《成矿地质背景技术要求》,在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中发挥了示范和辐射作用。
4. 西南三江古特提斯构架和VMS型成矿作用等新认识,指导了金沙江构造带的找矿突破,评价鲁春铜矿具有大型规模资源潜力,新发现红坡牛场铜矿。
三、促进青藏高原地质找矿理论创新,成为国家及省部级科技成果奖的重要组成部分
1. 合作提出“一个大洋、两个大陆边缘、三大多岛弧盆系”青藏高原特提斯演化构造格局和青藏高原大地构造相分析方法及大地构造划分方案等新认识,作为“青藏高原地质理论创新与找矿重大突破”贡献者之一,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
2. 合作提出西南三江古特提斯构架、多岛弧盆系成矿模式和VMS型成矿作用等新认识,作为“西南‘三江’铜、金、多金属成矿系统与勘查评价”和“西南‘三江’多岛弧造山过程、成矿系统与资源评价”贡献者之一,分别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国土资源科学技术一等奖。
3. 主编的青藏高原1:150万地质图,被美国地质学家Kapp博士评价为“近十年来为促进青藏高原国际地学研究和深入理解喜马拉雅-西藏-帕米尔造山系做出了最为重大的贡献”;国土资源部组织的院士及专家鉴定委员会评价为“……在系列编图理论方法上有重要创新……,为高原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科技支撑”。
四、推进青藏高原地质研究团队建设,在人才培养方面成效显著
以中国地质调查局青藏高原地质研究中心为支撑平台、青藏高原地质调查与研究项目为载体,形成“老、中、青”相结合的青藏高原地质研究团队,入选第二批国土资源科技创新团队培育计划。团队中1人获得李四光地质科学奖,1人获得青年地质科技银锤奖,1人入选国土资源部杰出青年人才培养计划,2人入选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年地质英才。王立全研究员获得科技部全国野外科技工作先进个人、国家政府特殊津贴荣誉,入选第二批国土资源科技领军人才开发和培养计划。为西藏地调院、武警黄金部队十一支队等单位开展培训4次,约500人次。

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西南地质科技创新中心) 技术支持:成都地质调查中心信息化室

地址:成都市天府新区科学城北路东段2211号    邮编:610218 电话:028-66677233
实验室:028-66677495    E-mail:cdcgs@mail.cgs.gov.cn
网站标识码bm16000002  京ICP备2020044568号
访问次数 : 
1001814452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