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不普通的“普通地质人”——2023年度先进工作者王冬兵同志先进事迹

来源:地调局成都地调中心 作者:办公室(张雯博) 发布时间:2024-05-06

编者按:长期以来,成都地调中心广大干部职工在党委坚强领导下,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地质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部局党组工作部署,坚持“三性”基本定位,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圆满完成了部局党组、中心党委下达的各项任务。在工作推进过程中,大家栉风沐雨,砥砺前行,众多先进典型脱颖而出,用实际行动不断推动中心地质调查工作现代化进程。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也是落实中心“三步走”“三级跳”行动计划、实现“第二跳”目标任务年,为持续弘扬“爱国奉献、开拓创新、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赓续中心“忠诚担当、不畏艰苦、敢于创新、勇攀高峰、团结奋斗”的青藏精神,让爱岗敬业蔚然成风,现推出中心先进人物、优秀团队系列报道。

 

一个不普通的“普通地质人”

——2023年度先进工作者王冬兵同志先进事迹

 

“我也没有什么先进的事迹,都是普普通通,就是多花了点时间,把该做的事做好”。说起当选今年的先进个人,王冬兵显得有些不好意思,参加工作16年,旁人眼中的他,始终聚焦西南地区特提斯地质演化、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和国家重大工程地质安全开展基础调查研究,实现地调、科研、市场齐头并进,成果丰硕、业绩斐然,可他自己却只说,他是中心地质工作者中最普通的那一个。

王冬兵的家乡在桐柏山南麓,那里有延绵的山脉、蜿蜒的河流,从小他就喜欢山,喜欢水。家乡的老人说,地质人可以看风水宝地,也可以破坏龙脉,能耐很大,所以,地质在他的心里是一个神秘而又充满期待的名词。20027月高考后,他便坚定地以第一志愿报考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如愿被地大(武汉)地球化学专业录取。

“从事西部地质矿产调查研究工作,是一种机会和机遇,得天独厚的地质条件让我更有可能获得创新性成果,为地质矿产事业贡献一份力量,实现人生价值。”200510月,为积极响应国家“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号召,王冬兵踊跃报名参加学校组织的“西部高水平人才培养计划”,在地学院众多报名者中以第一名的成绩选择了成都地调中心。2009年,王冬兵正式入职成都地调中心青藏高原地质研究室,彼时的他跟随潘桂棠老所长等老专家们一起往返于青藏高原“三江”地区开展野外地质调查工作。一路走来,体验沧海桑田,感受地质魅力,他被“世界屋脊”的地质构造所吸引,被“高山峡谷”和“三江并流”的地质景观所震撼,更被老一辈地质人的地质热情所感染。不觉中,他深深地爱上了这两处,从此青藏高原“三江”地区就成了他的“主战场”,一干就是16年。

16年间,他聚焦基础地质调查研究工作,在特提斯演化、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和CZ铁路、YX工程等国家重大工程地质背景等方面取得系列重要成果。参与编写的重要报告,呈送自然资源部、国家发改委,作为《YX规划方案》的重要附件获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主持的YX项目成果获得应用证明3份,主持的YX铁路相关成果在央视展示并获得应用证明5份。

而关于他本人,办公室里的奖状更是不胜枚举,仅从2020年至今,连续4年获得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科技十大进展,入选局“优秀地质人才”,取得“图幅填图科学家”资格,获得中国区域地质调查优秀图幅展评(2021)卓越图幅。近年,负责地调项目5项、自然科学基金2项、国家重点研发课题/子课题1项、市场项目2项;主持编写地调项目报告4部,全部为优秀级;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11篇,其中SCI 4篇,EI 5篇,中文核心2篇;第一作者出版地质图1幅……一份份荣誉,彰显他在专业领域的卓越成绩和不懈追求。即便如此,他依旧说着自己只是做了“普普通通”的工作。

可是,这个普通的地质工作者,十余年如一日,刻苦钻研、严谨求实、团结协作,践行初心使命,为西南地质事业贡献力量,真的不普通。


王冬兵


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西南地质科技创新中心) 技术支持:成都地质调查中心信息化室

地址:成都市天府新区科学城北路东段2211号    邮编:610218 电话:028-66677233
实验室:028-66677495    E-mail:cdcgs@mail.cgs.gov.cn
网站标识码bm16000002  京ICP备2020044568号
访问次数 : 
1001814452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