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强学术交流,活跃学术气氛,针对我室大量新进毕业生的野外地质调查能力,2007年8月26日~29日在沉积与能源研究室谭富文主任的带领下,室内的中青年科研工作者共22人对四川阿坝州松潘川主寺三叠系菠茨沟组—侏倭组剖面进行了实地考察。
考察过程中,谭富文主任首先向大家介绍了该剖面的古地理背景和地层、层序的划分情况,同时对浊积岩的特征、分类、沉积微相划分及野外鉴别、浊流沉积环境分析等方面进行了认真细致的阐述。结合现场观察,全体考察人员进行了极具针对性的讨论,现场气氛热烈。通过交流加深了认识,扩充了知识面。
该剖面为阿坝-若尔盖三叠纪沉积盆地的典型剖面,以发育浊积岩为特征,沉积序列、类型齐全,分布广泛,主要为大陆斜坡海底浊积扇和深海相沉积,是一个很好反映古代浊流沉积的教学剖面。阿坝-若尔盖盆地位于巴颜喀拉三叠纪沉积盆地的东端,由于重要的构造位置和复杂的成因,成为青藏高原大地构造和特提斯研究的热点和关键地学问题之一。
川主寺地区主要出露下三叠统菠茨沟组、中三叠统杂谷脑组和上三叠统侏倭组。早三叠世由菠茨沟组钙屑浊积岩组成,自大陆斜坡浊积扇相组合至深海盆地相组合构成至少有两个沉积旋回,构成大陆斜坡浊积扇相→深海盆地相完整的沉积旋回。中三叠世沉积物以陆源碎屑为主,伴有凝灰质岩屑(5%~25%)和碳酸盐岩屑(5%~10%)的混合型浊积岩,基本上承袭了早三叠世沉积格架,从三叠纪早期到晚期不同程度经历了大陆斜坡浊积扇相→深海盆地相的演化,组成了一个完整的海退到海进沉积旋回;在中三叠世中晚期,进积型浊积扇扇中亚相较为发育,浊积岩类型齐全较有特色。晚三叠世早期阶段至少由大陆斜波浊积扇相组合至深海盆地相组合构成三个完整的沉积旋回,直至完全被新都桥组深海黑色页岩沉积所取代;沉积物以陆源碎屑为主,伴有凝灰质岩屑(侏倭组大于5%,新都桥组小于15%)和碳酸盐岩屑(5%~10%)的混合型浊积岩,而在新都桥组沉积物中含较多的碳质(5%~15%),呈黑色。区域上,阿坝—若尔盖三叠纪沉积可与日喀则弧前盆地的沉积类比。三叠纪广泛分布和发育浊积复理石建造,表明当时巴颜喀拉沉积盆地是一个开阔的海洋,为次深海、深海的沉积环境。
此次考察历时4天,途经松潘川主寺、若尔盖唐克、红原月亮湾、理县等地。大家克服时间紧任务重的困难,还对唐克黄河九曲第一弯及红原月亮湾的曲流河沉积陆相体系也进行了参观考察。黄河九曲第一弯位于若尔盖县唐克乡,地处草原腹心地带,白河于此汇入黄河,其壮美被中外专家誉为“宇宙中的庄严幻景”。区内地势平坦,水流舒缓,河道迂回曲折,河床易迁移变动,牛轭湖、水塘星罗棋布,边滩砂体发育,沼泽带连片分布。
此次考察活动是我室针对次深海及深海沉积环境展开的实地考察及研讨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大家对浊积岩特征及野外识别深化了认识。这对今后该领域研究,特别是岩相古地理研究奠定了良好基础,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考察期间野外考察、现场讲解的形式,使刚跨出大学校门的年轻同志对野外地质工作方法加深了印象,也活跃了学术气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西南地质科技创新中心) 技术支持:成都地质调查中心信息化室 |
|
地址:成都市天府新区科学城北路东段2211号 邮编:610218 电话:028-66677233 |
|
实验室:028-66677495 E-mail:cdcgs@mail.cgs.gov.cn |
|
网站标识码bm16000002 京ICP备2020044568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