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基础地质调查及综合研究取得重大成果

来源:青藏高原地质研究室 发布时间:2007-01-23

200711314日,由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提交的《青藏高原南部空白区基础地质综合研究》、《青藏高原1:150万矿产图及说明书》和《青藏高原1:150万旅游图及说明书》三项成果通过有关专家的评审,获得两项优秀和一项良好评价。 

《青藏高原南部空白区基础地质综合研究》、《青藏高原1:150万矿产图及说明书》和《青藏高原1:150万旅游图及说明书》等项目成果评审会议,于200711314日在北京召开。会议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张洪涛副局长主持,孟宪来局长到会讲话,王宝才副局长、王学龙副局长等领导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出席了会议。评审专家委员会由刘宝珺、陈毓川、李廷栋、肖序常、任纪舜、郑绵平、许志琴、赵文津、张国伟、殷鸿福、金振民、多吉等12位院士组成,刘宝珺院士任评审委员会主任。会议特邀国家发改委地区司,国务院西部开发办综合组,财政部经建司,国家旅游局规划发展与财务司,国土资源部勘查司、财务司、规划司、环境司,西藏自治区国土资源厅,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国土资源厅,青海省国土资源厅等有关领导出席。参加会议的还有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等项目承担单位的领导以及项目主要人员。 

《青藏高原南部空白区基础地质综合研究》工作立足于青藏高原南部(西藏)地区,对以1:25万区调为主的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的基础地质调查成果进行全面的综合与研究,实现了区域性基础地质调查与矿产资源勘查成果资料的综合整装。对青藏高原南部(西藏)地层、构造、岩浆岩、变质岩和矿产资源及旅游资源等进行了综合研究,对区域构造带及主要断裂带的空间展布,建立了区域大地构造单元和地层-构造系统;编制了青藏高原南部(西藏)1:150万地质图、矿产资源图、旅游资源图,以及喜马拉雅-冈底斯造山带1:50万地质图、1:150万变质地质图和新构造图等10余幅地质-资源系列图件。完成了《喜马拉雅-冈底斯造山带地层与古生物、构造地质、岩浆岩地质、变质岩地质》和《青藏高原南部(西藏)矿产地质、旅游地质》等6部综合研究报告。建立了青藏高原南部(西藏)矿产数据库、工作程度数据库与数据库管理系统,初步构建了资料信息管理和服务系统,为社会各方面的信息共享与服务提供了十分优越的条件,项目成果对青藏高原南部(西藏)1:25万区域填图工作进行了重要的指导,为今后青藏高原的地质工作、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提供了极其宝贵的基础资料,评为优秀成果。 

《青藏高原1:150万矿产图及说明书》,在全面总结与综合研究青藏高原1:25万区调中矿产资源调查进展,以及前人成果资料的基础上,编制了青藏高原1:150万金属矿产资源图、非金属矿产资源图、成矿带划分图等系列图件及其说明书;开展了区域矿产资源现状、分布格局与区域经济布局、产业发展等方面的关系研究,从国家资源安全的角度出发,提出了青藏高原战略性矿产资源勘查主要任务的建议,为青藏高原国土资源规划、矿产资源评价提供了首份宝贵资料,评为优秀成果。

 《青藏高原1:150万旅游图及说明书》,在全面总结与综合研究青藏高原1:25万区调中旅游(尤其是地质旅游)资源调查的最新成果,以及前人旅游资源的基础上,尝试性地编制了青藏高原1:150万旅游资源系列图件及其说明书;提出了青藏高原旅游资源的分类方案,突出了地球科学的内涵,划分出16处地质遗迹集中区;从青藏高原旅游开发的基础条件、发展前景、利用现状、制约因素等方面分析了旅游业发展与态势,提出了可行性建议,为区域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系统的信息资料,被评为良好。

 评审委员会一致认为,《青藏高原南部空白区基础地质综合研究》、《青藏高原1:150万矿产图及说明书》和《青藏高原1:150万旅游图及说明书》三项成果圆满完成了预期的目标任务。建议项目组进一步修改完善后,尽快印刷出版,提供利用。

这次评审会,是对青藏高原7年来基础地质调查及其综合研究成果的一次重要的阶段性的总结和肯定,同时对青藏高原地质调查及其综合研究进一步地指明了方向。

 

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西南地质科技创新中心) 技术支持:成都地质调查中心信息化室

地址:成都市天府新区科学城北路东段2211号    邮编:610218 电话:028-66677233
实验室:028-66677495    E-mail:cdcgs@mail.cgs.gov.cn
网站标识码bm16000002  京ICP备2020044568号
访问次数 : 
1001814452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