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建设扬子西缘基底地质矿产调查研究基地,交流近年来地质矿产调查研究新进展和新成果,研讨重大关键地质矿产问题,探索“十二五”及将来扬子西缘基底地质矿产调查研究工作的规划部署及实施方案。2011年3月20日-3月30日,由成都地调中心发起、云南有色地质局参与承办、香港大学参加,在昆明及野外举办了“滇中地区地质矿产野外考察交流会”。会议得到了与会单位领导的高度重视。成都地质调查中心主任丁俊亲临会议进行了总结,云南有色地质局副局长李光斗致辞并全程参加。
3月21日在昆明进行了学术报告交流,会议报告9个,分别为:康滇地区早-中元古代裂谷作用及早期构造演化(成都中心王生伟);上扬子陆块西缘前南华纪造山运动及Grenville期岩浆作用研究初步认识(成都中心孙志明);刍议扬子西缘基底区域地质构造演化与成矿作用(成都中心廖震文);对滇中地区昆阳群的一些新认识(香港大学赵新福);铁氧化物铜金(IOCG)矿床研究现状简介(成都中心杨波);云南易门地区矿产资源远景调查进展(云南有色张兴林);云南牟定安益地区铁多金属矿整装勘查进展(云南有色鲁文举);四川通安-小牛场矿产远景调查进展(成都中心王子正);云南武定地区1:5万高精度磁测进展(云南有色冯开平);云南武定地区矿产远景调查工作思路(成都中心郭阳)。报告结束后参会人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3月22日-29日,参会人员20余人赴东川、武定、元谋、牟定、易门进行了野外考察。
3月30日在昆明进行了会议总结。取得的主要共识有:扬子西缘基底地区(含滇中地区)应作为一个重要成矿区带和地质矿产调查研究基地,科学合理地整体部署、统一实施、有序推进地质矿产调查研究工作,实现深化研究、找矿突破;应在加强对古元古代晚期(17亿年左右)陆内裂谷海相火山喷流沉积古喷发喷溢中心、岩相古地理等研究基础上,指导找矿勘查工作;次重要的是在古元古代晚期海相火山喷流沉积型铜铁矿基础上发育的中元古早期沉积变质改造型铜矿(古砂岩型铜矿)如东川式、易门式、黎溪式铜矿;至海西期地幔上隆-攀西裂谷及峨眉山玄武岩喷涌事件,既改造了元古代的贫磁铁矿层,又形成了攀枝花式钒钛磁铁矿,是区域上另一次极为重要的地质成矿事件。
会议对下一步工作进行了安排:
1、按照公益先行的原则,在东川地区、禄武地区、易门-元江地区,填平补齐,部署1:5万区域地质调查,选择重点成矿区段,部署矿产远景调查,圈定找矿远景区和找矿靶区,同时要充分利用潜力评价成果,指出找矿方向,针对存在的重大关键地质矿产问题,部署科研专项,针对基底地区矿产特点,要加强航空物探、遥感等方面工作。
2、按照“基金衔接、商业跟进、整装勘查、找矿突破”的原则,切实建立“地调局(成都地调中心)-勘查单位-矿业公司企业”三方联动、“公益-基金-商业” 三方投入的勘查新机制,在公益性投入获得的成果基础上,落实后续勘查投入,实现找矿突破。
3、在上述原则基础上,编制“云南滇中地区铜铁矿整装勘查工作方案”。
此次考察取得了圆满的效果。
[!--empirenews.page--]
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西南地质科技创新中心) 技术支持:成都地质调查中心信息化室 |
|
地址:成都市天府新区科学城北路东段2211号 邮编:610218 电话:028-66677233 |
|
实验室:028-66677495 E-mail:cdcgs@mail.cgs.gov.cn |
|
网站标识码bm16000002 京ICP备2020044568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