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盟国家跨境地质编图技术方法培训与中国-东盟地学合作研讨促进了大湄公河次区域地学合作机制的构建

来源:东南亚南亚地质室 科学技术处 作者:施美凤 林方成 发布时间:2016-07-04

   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和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承办的亚洲区域合作基金项目“东盟国家跨境地质编图技术方法培训”于2016年6月16日-30日在成都举行。来自柬埔寨、老挝、马来西亚、缅甸、泰国、越南6个东盟国家的19名地矿人员参加了全程培训。为了促进中国-东盟在地质矿产领域的务实合作,构建区域地学合作机制,深化大湄公河次区域跨地学合作研究,于6月28-29日专门举办了“中国-东盟地学研究与跨境地质编图合作研讨会”,柬埔寨自然资源总局局长YOS Mony Rath、泰国矿产资源局局长Tawsaporn Nuchanong、老挝地质矿产局副局长Boualay SAATSY、缅甸地质调查与矿产勘查局副局长Kyaw Din、越南地质矿产总局副局长Nguyen Van Nguyen、CCOP技术部主任等14名地矿官员及培训的全体人员、国土资源部科技与国际合作司、中国地质调查局科技外事处、成都地质调查中心、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等相关人员出席了研讨会。

  本次培训特别邀请了中国地质科学院李廷栋院士、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潘桂棠研究员等中国著名的地质学家及其他学者,分别就地质图的主要功能和编图原则、中国-东南亚地区大地构造相及构造单元划分、中国跨境地质编图合作的成功案例、GIS技术在跨境地质编图中的应用、青藏高原地质编图成果、东南亚地区岩溶地质编图、水文地质编图、中国-东南亚地质编图进展与合作展望等方面进行了授课,充分展示了中亚五国(中国、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韩国)合作跨境地质编图、青藏高原及邻区系列地质图件编制等重大成果和先进的编图技术与丰富的经验。开展了为期3天的龙门山地区地层-构造、汶川地震、滑坡-泥石流灾害等野外考察。

  在“中国-东盟地学研究与跨境地质编图合作研讨会”上,各国地矿部门的领导阐述了与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学合作的建议,包括跨境地质对比研究与编图、地质调查、矿产勘查技术培训、地质实验室建设、绿色矿业、水文地质与喀斯特地质、海岸带地质调查、地学信息交流、地学人才培养等方面多边或双边合作建议。经过研讨,各方原则上同意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倡议的“大湄公河次区域地学合作计划”,建议先期启动大湄公河次区域大地构造编图、成矿规律编图、喀斯特地质编图等多方面的合作,同意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和泰国矿产资源局牵头制定合作计划建议,提供各方研讨修订;初步探讨了多边合作机制。中国地质调查局与各方对下一步的合作分别进行了双边会谈。6月29日闭幕式上,参会国代表签署了《中国-东盟地学研究与跨境地质编图合作研讨会会议纪要》;中国地质调查局分别与柬埔寨矿产资源总局、泰国矿产资源局签署了地质矿产领域合作谅解备忘录。

  通过本次培训和研讨,提高了相关人员跨境地质编图的知识和能力,初步建立了大湄公河次区域地学多边合作的机制。中方与东盟参会人员建立了友谊。中国灿烂的历史文化和经济社会巨大的发展成就,给参会人员留下了深刻印象。

 

 

 

 

 

 

 

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西南地质科技创新中心) 技术支持:成都地质调查中心信息化室

地址:成都市天府新区科学城北路东段2211号    邮编:610218 电话:028-66677233
实验室:028-66677495    E-mail:cdcgs@mail.cgs.gov.cn
网站标识码bm16000002  京ICP备2020044568号
访问次数 : 
1001814452911